1998年从扬州来重庆,在房地产市场一线奔跑10余年,朱廷勇这位房地产数据机构的“掌舵者”,对市场的热情依旧如初。   见证了房地产10余年的起起伏伏,朱廷勇深谙其道。他用“不能任性”来评价房地产的未来。“以前是全民都在做房地产,只要有钱就往房地产投资。”他说,现在房地产回归常态,回归到房地产行业的本身属性,那就是房地产作为居住的属性。那么就意味着,不是有钱就能做房地产了,行业将面临着洗牌和调整。   “去年的楼市整体来说,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有的唱衰楼市,有的唱好楼市。”朱廷勇说,唱衰楼市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受大环境影响,整个市场下滑;其次,开发商为了走量,利润大幅降低,包括很多品牌开发商。   朱廷勇说,唱好是因为重庆去年还是成交了2400万平方米左右,还是维持了较高的成交水准,开发商的去化量还是很好的。从成交金额来看,还是有开发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去化量的背后,是开发商大幅降低了利润,触底价格、首付分期,透支了未来的成交量。   现状二   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   “在以前,只要有房子卖,无论什么样的房子,都会有人来买。人手多套房的比比皆是。”朱廷勇说,现在不一样了,市场回归了刚性需求,回归到房子本来的居住属性,比如中低收入者的保障房或一些真实的改善需求。   为什么会回归到居住属性?因为整个国家经济结构面临调整,房地产行业也如此,从虚繁荣回归,通过科学发展、税收机制调整,将行业回归到一种常态。   现状三   增速放缓,行业面临调整   “房地产增速放缓,整个国家的经济进入"新常态"。”所谓“新常态”,是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趋于平稳,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政府简政放权,市场活力逐步释放的一个新时期。这种情况下,地价没有降下来,住宅利润降低,开发商必然面临转型。   而现在,房地产行业的“新常态”迟迟没有到来。朱廷勇说,行业面临“新常态”,但又没进入新常态,所以大家很难受,都在摸索新的方向。   “新常态”下活着最重要   利润下降,资金压力大,很多中小房企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断了资金链,这是否意味着大批房企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朱廷勇对重庆市场还是相对乐观的。近5年,重庆房地产市场每年的需求维持在2000万平方米左右,未来3年应该也是在1500万-1800万平方米之间。   在未进入“新常态”前,开发商面临着几种选择,朱廷勇分析称,一种是快,追求周转,特别是单一的做住宅开发的企业;第二种是追求利润,对于一些资雄厚,且融资渠道好的公司;第三种,就是延后开发,把土地先放一放,走一步看一步。   “对开发商而言,活下来最重要。谁熬过来了,可能还会看见春天。”朱廷勇说。   城市中心与改善需求   在朱廷勇看来,“新常态”下房地产行业的出路,在于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城市中心,二是改善需求。他说,在重庆一环以内是不愁的,交通、配套各方面都很成熟。此外,重庆现在也迎来了改善类需求的增长点,这类客户关注品牌、教育、医疗、交通等综合因素。这就要求开发商在做新区产品时,必须先将配套完善起来,让客户有足够的预期和信任。   充分关注人的需求   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地段好、定位准、配套准已不能满足,还要充分关注人的需求。比如龙湖的“社区APP”。   朱廷勇说,现在房企必须充分研究人的需求,找准客户,进行量体裁衣。如何量体裁衣?就是针对客群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跨界”中寻求机会   朱廷勇认为,房地产的机会还在于跨界,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跨界。   他介绍,一些房企公司开始从二级开发转为一级土地开发,例如“PPP模式”,即公私合营的模式,政府将一级土地开发权市场化,让民营资本参与进来,这也给房企提供了更多生存的机会。   “比如原来的保障房是政府主导,现在交给开发商来做,开发商没有销售压力保证基本利润,政府也一定程度控制了成本。”他谈到,在江苏、浙江、北京等地,开发商给政府做保障房,也是一种模式,也是未来的契机。   做趋势产品   朱廷勇表示,重庆的高层市场,供应量大,大约还需要10年的去化。从横向来看,标准层变大,平层赠送变难,跃层产品增多。从纵向来看,主流将是33-45平方米一房半,53-55平方米两房半户型。朱廷勇分析,在企业高周转的需求下,高层产品也将越来越复制化、标准化。   在洋房市场,洋楼入核心地段,总价100多万抢占高层客户。别墅市场上,未来别墅独栋、类独栋、舒适型别墅三足鼎立分天下。而经济型联排将持续压缩面积,不断拉低面积极限。
华龙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