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辅导 提高阅读水平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何秀钊
推荐意见:何秀钊老师的论文《加强阅读辅导,提高阅读水平》从我区的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独特见解,于2015年4月11日上午在个人学术活动上与教师进行分享、交流,对城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我们一致同意推荐发表。
指导专家: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李志辉
审稿专家:凤山街道中心小学 叶小平;香洲街道中心小学 吴红梅
本人常下乡听课,课后与上课老师交流时探讨最多的问题是: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于是,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阅读量,思考量,说话量,写字量”。
一、阅读与感悟
阅读,从方法上可分为:朗读,诵读,默读,浏览,精读,略读;从形式上可分为:齐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表演读,开火车读;从时间上可分为:早读,课前,课上,课间,课余。以学生主体来说,我们强调学生“早读读,课上读,课间读”,多读得以成诵;从教师角度来说,我们要懂得“审读”,审视评判学生读得怎么样,要敢于“范读”,给学生以示范,更要乐于与学生“一起读”,以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制造氛围,不分你我地读,读出气氛,读出感情,其乐融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各学段的阅读提出不同的要求。现就小学第一至第三学段整理列表如下:
小学阶段各学段阅读要求比较表
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朗读 学习用普通话 用普通话 能用普通话
默读 学习默读 初步学会默读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诵读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诵读优秀诗文 诵读优秀诗文
背诵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提高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1、阅读叙事性作品;2、阅读诗歌;3、阅读说明性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阅读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朗读,第一学段强调“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用普通话”到“用普通话”再到“能用普通话”,逐步提高要求。再看对默读的要求,从“学习默读”到“初步学会默读”再到“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循序渐进,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诵读,背诵,课外阅读均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且到了第三学段对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诗歌,阅读说明性文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由此可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课上,保证学生有足够量的阅读是必须和必要的。学生读书多了自然成诵,诵读最能激发人的读书欲望,使人读得有兴致,读得有滋味,读得入神,读得摇头晃脑,自然形成语感,成为习惯,甚至成为需要;学生读书多了能促进理解,有所收获,有所应用,说话、写文章有话可说,自然就有一种信手拈来的感觉。
二、思考与说话
许多老师举行公开教学,都犯一个严重的错误:课前先让学生准备好上课时要回答的问题,于是整堂课虽有提问和有回答,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对答如流,给人一种演戏的感觉,很不是滋味。
于是对于问题的设计提出如下观点:“预习,宜大不宜小;课上,具体不含糊”。举例如下:
(一)教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
预习:自读课文最少三遍。
1、初读课文。问题:找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问题:读通,读顺,读流利。
3、细读课文。问题:课文描写了什么?
课上:设计具体问题。例:
1、找线索,大致了解作者写作思路。
2、课文五次提到鸟的天堂,每一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
3、“真是一株大树”。大吗?有多大?
4、课文知识点的落实。
像问题3,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该让什么程度的学生来回答,我们要心中有数。问题的设计与提问要讲究艺术,不能随意,更重要的是要允许学生出错,甚至有意让学生出错,这样最能调动学生说话的欲望,这更适合于气氛沉闷的课堂。学生出错了,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有思考的时空,有说话的机会,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
(二)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故事两则《加了一句话》,由于这是选读课文,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1、法国诗人在老妇人身旁的木牌上加了一句什么话?
2、“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这里的“魔力”是指什么?产生如此大“魔力”的原因是什么?
3、请展开想象,写一写行人看到加了这句话的心理活动。
4、请仿照文中诗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写一个句子。
5、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木然 风烛残年
6、请将文中最后一句话换个说法,意思不变:这位盲妇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能不产生同情之心呢?
问题的设计要多层次,要尽量照顾中低层次的学生,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要有意识地让某些学生回答适合他们的问题,使他们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课上,设计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话题,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说话的机会,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让学生大胆说话。学生说话量大了,既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知识的落实与迁移
关于上面的问题4,课文知识点的落实。根据不同年级在课上要落实不同的知识点。“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是《鸟的天堂》这一课教学的一个典型的知识点。例: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三个句子中哪个是动态描写,哪个是静态描写?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从上面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动词,如“变窄”、“伸到”、“展示”、“堆”、“照耀”、“颤动”等,但我们该怎样帮助理解这个画面是静态描写呢?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还有众鸟欢腾的动作描写:“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形式的读来引导学生感受众鸟欢腾的场面。
根据不同年级落实不同的知识点,如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如下:
组别 主题 应掌握的知识点 代表作品
一
感受自然 ①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独特感受;②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以表达独特的感受 《山中访友》李汉荣、《山雨》、《草虫的村落》郭枫、《索溪峪的野》
二 祖国在我心中 ①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②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詹天佑》、《怀念母亲》季羡林、《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
三 心灵之歌 ①环境描写;②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穷人》列夫托尔斯泰、《别饿坏了那匹马》许申高、《唯一的听众》落雪、《用心灵去倾听》
四 珍爱我们的家园 ①把握主要内容;②联系实际开展环保教育 《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西雅图、《青山不老》
五 初识鲁迅 ①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②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少年闰土》鲁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一面》、《有的人》
六 轻叩诗歌的大门 ①搜集诗歌;②整理资料(按诗人、内容、形式分类);③学会欣赏诗歌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唐杜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天净沙秋》元白林
七 人与动物 ①学会浏览课文,从中捕捉重要的信息;②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③学习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 《人与海鸥》邓启耀、《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沈石溪、《金色的脚印》
八 艺术的魅力 ①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②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
如表中第一组课文“感受自然”,要求落实的知识点有“联想和想象”,代表作品有《草虫的村落》。我们可以帮助整理或通过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文中的“村落”指的是草虫居住的洞穴;“街道”“小巷”指的是草虫行走的地方。
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的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他想象成一位游侠;看到色彩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少女;看到震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这些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勇敢、智慧、勤劳的特点,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又如第三组课文中的《唯一的听众》,要落实的知识点便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主要体现两次心理活动描写:“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和“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的聋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优美的课文,课文里一些文段确实需要重点去阅读,去感悟,去理解它,在精读的过程中去品它,悟它,逐词逐字去读它,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根据各学段的要求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牢固掌握。往往把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东西转化成课堂练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因为在语文阅读课上让学生动手写写字可以转化学生的思维定势,让他们脑手并用,增强记忆,可以培养阅读备注的良好习惯,可以及时完成课内练习,加强对本课学习内容的记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甚至可以进行迁移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