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好多年前,不知道是哪个吃饱了撑着的二货提出了全国的中小学都要学京剧。当时我看到这消息顿时感到极度气愤!作为汕尾人,汕尾的政府部门从不主张汕尾的本地戏曲进入汕尾的校园,而国家竟然要把一个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原本就是地方戏种的东西强加到我们或我们的后代的学习生活中来,说句不好听的,这就是地道的同化!
后来广东省不知道是用了什么方法或根据什么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说广东省的所有学校不执行推广京剧的要求,所以京剧才没在广东内的中小学推广开来,否则就要被强迫性的学这个咿呀咿呀叫喳喳的听了就让人起疙瘩的东西。
国家的首都设在北京,所以这个地方的剧种被推为国粹,这是京剧的命好。如果把首都建在南京,恐怕越剧或者黄梅戏就成了现代的京剧那样的地位了。当然,孙中山如果当年真的把粤语定为国语,或许粤剧就站在京剧的头上了。再说句笑话 ,如果陈炯明长命点,或许海丰话也是国语,至少也能作为全国通行语言,当然汕尾海陆丰剧种也可能会有国字辈的待遇。这些是笑话,请大家不要当真。
综合以上陈述,无论是现实的现状还是玩笑般的调侃,海陆丰地区的剧种,如果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最终是是逃不过消亡的命运的,大家不要跟我说汕尾的神庙多,靠这些养活这3个剧种并不是万全之策。
我们要让海陆丰的大戏曲调响彻古老的海陆丰大地的上空已经让它们长命百岁,政府的扶持,观众的培养,戏曲的推广,演员的训练和挑选,戏班的正规化,戏种的改革,剧目的更新,每样都必不可少而且需要同时进行的,这才是救活我们大家所熟悉而且钟爱着的汕尾海陆丰大戏。
如若不然,不久的将来,我们老掉牙了。就只能在收音机或光碟中回味这些戏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