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85852|回复: 35

[论汕尾] 也说本地戏剧西秦白字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1 20: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汕尾市民网近日出一贴《汕尾的戏种可以寿终正寝了》看后让人极为心酸,虽是行外人说行内事,但也说明本地戏种已经到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再不出手,一旦没了就真的没了,继承和保护与发扬本地稀有剧种需要海陆丰官民共打一场攻坚战。
       有人说继承和保护与发扬稀有剧种的关键在于人才,在我看来最主要还是在于市场,有市场就必定有人才出现,区区几个戏剧人才,泱泱海陆丰大地岂有出不了之道理?海陆丰虽穷,但穷得人才济济,穷得是生产大师之地,悲就悲在人才没用武之地。不是吗?海陆丰人认为自己是废物不是人才的请举手。
      戏剧的市场在哪里?现实中好像只有在神明神诞与节庆才见能到她的踪影,做上几出戏。也好像以乡村戏帮为主,正统的剧团好像极少有人请,有人说价钱贵,有人说服务差,但不管是何原因,正统的剧团竟争力就是太差,整体基本上是靠政府帮护救济,可说半生不死,躲在剧院难见其影。
       戏曲主打市场应当打破神诞节庆才出现的格局,目标应当是活人,只要有人喜欢,戏剧就能起死回生。 年轻人不喜欢戏剧虽说是时代的趋势,70后,80后,90后,他们受到电影、电视、流行歌曲等现代元素的洗脑之后,已经基本没几人看戏了,但并不是说他们天生就不喜欢看戏。戏曲有那些所谓现代的元素所比不了的看点,在我看来每出戏剧就是一出劝世良言,导人向善。老一辈人喜欢看戏、也懂得看戏,是因为他们知道戏曲所表达的意义,所以老一辈人大多非常善良,极少做恶?那些所谓的流行歌、流行曲除了声嘶力竭、鬼哭狼嚎,哭卖死过后,得个浑身大汗,脑里一片空白,不知唱的是个啥。毒害最深的莫过于港台讲古惑仔的电影电视剧,现如今一些年轻人,放弃了传统的东西,接触了这些所谓的现代元素之后,学到了什么?说话咀朵刁、头横横、脖筋四条,动不动操把大砍刀满街追人劈人。所以培养年轻人看戏,刻不容缓,是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年轻人不喜欢看戏而喜欢流行的东东,是人类爱跟风的天性作祟。对戏剧,他们根本就没有接触或者说只接触个皮毛。如果有人引导,我相信应当有很多人重新喜欢她的。说个亲身经历的事,小时生活于农村,农村根本就没啥娱乐,村中有台录音机,机主是位戏迷,是我邻居,经常放《放走曾荣》,天长日久,我竟不知不觉中能记住戏词并能跟着唱,可惜后来读大学的哥说它影响了人学习,让我讨厌而疏远,今天想起倍觉可惜,但无论如何,我有小时的经历,所以今天对戏剧有种很深的感情,知道她的意义,时不时还拉家中的小孩子一起观看。
       培养年轻人看戏一来可洗涤他们浮躁的心,二来也等于在救戏剧本身,是开发市场与培养人才,是互利的。主要是政府与剧团的态度与智慧。说句题外话,剧员是领工资的,是我们纳税人出的,姑且不论领多少,有收入就当劳动来回报纳税人。所以:
      建议西秦、白字剧团每周或者每月至少两次在红城影院或者在红场公开举行义演。定期公开义演,对戏剧本身,乃至本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其意义与效果都相当长远,绝对不容少视。
       现在对戏剧有吸引力的就存下为数不多的一批老戏迷,他们还尚可走动,义演绝对吸引他们的到来。他们能来,他们的儿孙也一定会陪着一同来捧场、支持、感受。最最主要的是跟在爷爷奶奶身后的00后们,让他们耳濡目染,亲身0距离接触,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中、就能潜移默化影响他们。说句不好听就是诱骗未成年人,如此的诱骗绝对是善意,是在开发他们。说不定在某个时间段可能会培养、发掘、诞生出几个戏剧天才儿童,这是极有可能的事。儿童是纯洁无暇,没有什么待遇前途之类的想法,只要他们一旦喜欢上,就有可能是终身的追求。这才是真正的新生力量、后继演员。也许有人会说这需要多少年才能见效,不用急,急也没用,几十年都浪费掉了,也不在乎多浪费几年,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浪费,懂得怎样是有价值的浪费。
       本地稀有剧种路在何方?借用西游记主题歌词两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在职干部职工回村竟选村主任,此例开不得!
[三唯论点] 扯一扯村委会选举
[三唯论点] 闲来无事话《西游》
[文化天地] 众生礼佛不知佛,皆因缺乏普度,佛徒失职乎?
[三唯论点] 惊天秘密!海陆丰先辈对潮汕人的恨有多深?说
[三唯论点] 汕尾变市前后留给海陆丰人N多谜

发表于 2015-5-11 20:45:1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继承和保护与发扬本地稀有剧种需要海陆丰官民共打一场攻坚战。说得真好
发表于 2015-5-11 23:11:50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一个只知道追求经济利益什么都可以破坏社会,早已经跛脚了!
发表于 2015-5-11 23: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发表于 2015-5-11 23: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白做给人看,好像没有先例,剧团愿意这么做吗?
发表于 2015-5-11 23: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年轻人去看戏,人们会投以异样的眼光
发表于 2015-5-11 23:50:25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好贼 发表于 2015-5-11 23:23
我作为《汕尾的戏种可以寿终正寝了》的帖子的作者,也来发表一下对你的帖子的看法。

我外行人,这不假。 ...

“既然一个东西发展不起来了,就顺天意,让其消亡,这也是很自然的想法。世界上没有永恒不灭亡的实物,这是自然法则,恐怕你我乃至天神都无法改变。”
        你太有才了!人同样也是逃脱不了自然法则的,唉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呢?迟早都是要死的,哈哈……
发表于 2015-5-12 03: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广州戏院与在汕尾当地看戏完全是两码事,在广州看戏是一种享受,无论是环境,戏台、音响,还有灯光效果都特别好,如果海陆丰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演员没有稳定的收入,如何谈继承和保护呢?海丰影剧院都搞了这么多年还一直烂尾,为官者如何对得起前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呢?
发表于 2015-5-12 03: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广州戏院与在汕尾当地看戏完全是两码事,在广州看戏是一种享受,无论是环境,戏台、音响,还有灯光效果都特别好,如果海陆丰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演员没有稳定的收入,如何谈继承和保护呢?海丰影剧院都搞了这么多年还一直烂尾,为官者如何对得起前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呢?
发表于 2015-5-12 07:00:4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遗产必须保护
发表于 2015-5-12 07:03:2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明水秀 发表于 2015-5-12 07:00
文化遗产必须保护

培养年轻人看戏一来可洗涤他们浮躁的心,二来也等于在救戏剧本身,是开发市场与培养人才,是互利的。
发表于 2015-5-12 11: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solinson 发表于 2015-5-12 03:14
我在广州戏院与在汕尾当地看戏完全是两码事,在广州看戏是一种享受,无论是环境,戏台、音响,还有灯光效果 ...

海丰影剧院不知装修到怎样?不知要加多少年?完了请海丰白字、西秦来开张!相信男女老少都会来看老戏的!打消网友“一代好贱”等的担忧!
发表于 2015-5-12 13: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丰在某人笔下写得好似杜拜似的,天花乱坠,连座戏院都无,文化艺术摇篮,笑掉牙。
最善于龙车水的人比比皆是,讲有鬼用,做出来给人家看才是真的。
发表于 2015-5-12 13: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导演、作曲、是要读书出来,如果不是的话,国家不用设立戏剧音乐学院。
戏做久了,可以当导演,歌唱多了,可以作曲?不是吧。
你见马鞍华大导演演过电影吗?
你见过作曲家顾家辉唱过歌吗?
根本没有,没有,为什么饮誊国际,人家是读书出来,有理论的。

贫下中农干部理论。
发表于 2015-5-12 15: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5-12 13:00
海丰在某人笔下写得好似杜拜似的,天花乱坠,连座戏院都无,文化艺术摇篮,笑掉牙。
最善于龙车水的人比比 ...

发表于 2015-5-12 15: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5-12 13:17
导演、作曲、是要读书出来,如果不是的话,国家不用设立戏剧音乐学院。
戏做久了,可以当导演,歌唱多了, ...

人家的文化是靠不斷地創造和更新而來. 我們海陸豐的文化是靠傳宗接代而來, 不思改革, 但又固步自封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5: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hkhenry 发表于 2015-5-12 15:31
人家的文化是靠不斷地創造和更新而來. 我們海陸豐的文化是靠傳宗接代而來, 不思改革, 但又固步自封

不好意思,你又是靠什么传下来?难道是石猴兄?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6: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5-12 13:00
海丰在某人笔下写得好似杜拜似的,天花乱坠,连座戏院都无,文化艺术摇篮,笑掉牙。
最善于龙车水的人比比 ...

海丰是穷了点,但骨头绝对没人那么戝!
海丰之所以穷,我只知给头尾两只怪物各拖累了二十几载,搞得天怒人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