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旅深陆河籍乡贤叶文侃出品的《发现城市之美·汕尾》一书面世。该书介绍了我市的历史人文、民情风俗、语言戏曲、自然景观、特色产品等诸方面,堪称了解我市的百科全书。近日,记者特地前往深圳采访他,同时采访了承担该书采编任务的许英生,了解该书成书前后。 为家乡发发名片 叶文侃是陆河县螺溪镇人,改革开放初期,只身一人前往深圳创业。他从泥水匠干起,以诚实、诚信为本,历尽艰辛创办了深圳大众建设集团,其公司跻身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本人也荣获中国建筑装饰十大杰出贡献企业家称号。 叶先生无疑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他所从事的事业与文化关系不大,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出品《发现城市之美·汕尾》这样一本文化气息浓厚,和他的事业没多大关系的书呢? 相貌英俊的叶文侃这样说:“我的初衷是为家乡发发名片!” 原来,在创业成功、实现华丽转身的同时,叶文侃的人脉也随之不断扩大,新结识的朋友时常会问他:“哪里人?”“你的家乡是怎样的?”叶文侃通常就会聊起家乡的山水、人文、民情风俗……久而久之,他就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将这些东西编成一本书,有朋友问起家乡,送他一本书,不就等于为家乡发一张名片吗?” 这个念头虽然由来已久,但叶文侃并不急,在他的概念里,家乡是永远的。可是,当他在年节回到故乡时,他发现,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外来文化的悄然渗透,家乡的民情风俗有的已经消失、有些在悄然变化中。如果不将传统的东西收集起来,它们有可能会消失殆尽,到时家乡将成为回不去的故乡。 有着浓厚家乡情结的叶文侃开始思索,在经济高速发的今天,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外来文化已经悄悄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传统与外来文化并行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文化精髓,盲目崇拜舶来文化。城市的快速扩张,一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古老建筑一天天消失,现代科技的发展,口口相传的民俗日渐失传,我们是该坚守还是放弃?或是漠不关心听之任之? 刚好在这个时候,叶文侃认识了深圳点石传媒的许英生等人,点石传媒致力于地方文化的挖掘,利用多种媒介推介各城市之美。在此之前,该公司已制作了益阳、福田等多个城市的专书。叶文侃和许英生一拍即合,很快敲定由叶文侃出资金,点石传媒采编成书的合作意向。 叶文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地说:“每个人,不管走到哪里,骨子里总流淌着一股对家乡的牵挂,每个人做梦的时候,都会经常梦到小时候的家乡……这就是所谓的乡情吧!出门在外,如果碰到一位老乡,谈起家乡的一草一木,总是会特别的兴奋。” 叶先生对家乡文化十分熟悉,他如数家珍地谈起家乡的高景、白字戏、滚地金龙;谈起家乡的人物如陈炯明、马思聪、钟敬文;谈起家乡的风景如金厢银滩、莲花叠嶂;谈起家乡的古村落如墩仔寨、石寨……记者能够想象,当他也这样向初次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时,是何等眉飞色舞、津津有味! 重新认识家乡的文化 深圳点石传媒的执行总监许英生出生于陆丰、成长于陆丰,十八岁考上大学后才离开家乡。这次接下采编《发现城市之美·汕尾》一书的任务后,他格外兴奋。 许英生说,2014年夏天,他组织了七个人的采访团队,深入行走海陆丰大地,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用镜头和文字记录这里的风土人情、方言俚语、历史遗迹、名人掌故……在这个过程中,许英生被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重新认识了家乡的文化。许英生认为家乡的人民是淳朴的、文化是厚重的,自然景观和空气质素都不可多得。 许英生还说起许多采访的趣事。采访团队的第一站选择在市红十字医院(现汕尾人民医院)拍摄“乌楼”的照片。因为事先没有开介绍信,被保安带到保安室盘问了两三个小时,多番解释之后,保安要求采访团队到市委宣传部开介绍信才放行。“我要特别感谢汕尾市委宣传部的主要领导!”许英生这样说。吸取了这次教训后,采访团队手执汕尾市委宣传部介绍信,行程就顺当多了。 许多受访者给予采访团队提供了诸多便利。许英生举了一个小小例子:在陆河采访时,采访团队和村民结下深厚的感情。当采访团队要离开时,村民除了送了些土特产,并执意把他们送出好远,有位女队员当时就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记者问许英生:“《发现城市之美·汕尾》一书基本上囊括了汕尾文化的方方面面,你们是如如何做到的?” 许英生称,该书数易其稿,每一次叶文侃都亲自把关。成稿后,叶文侃先生特别给汕尾市委领导和汕尾市委宣传部领导寄去初稿,征求意见。汕尾市委宣传部组织了一些专家参加把关,详细研究后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出书后的影响 《发现城市之美·汕尾》水平较高,如果一个从未到过汕尾的人看了该书,对汕尾应该有了一个较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如果把它做为“名片”,送给初次来汕尾的贵宾,一定会让客人们感受汕尾的文化软实力。 该书成书后,叶文侃将该书作为礼品送给朋友,朋友们都惊叹:“汕尾原来这么美!有机会一定要到你们家乡走走!”大众建设集团的员工看到这本书时,缠着他们的董事长要到董事长的家乡旅游! 可以说,叶文侃为家乡发发名片的初衷实现了。 当然,从精益求精的方面看,该书也存在一些缺憾,如古村落是乡愁的载体,汕尾一些省级古村落如海丰赤石新厝林等没有收入该书;又如我国报告文学先驱丘东平等名人也没有收入该书。许英生表示有机会再版时,一定会弥补这些遗憾。 叶文侃在他的办公室。(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沈洛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