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wlxk 于 2016-1-24 23:09 编辑
说梦话之:汕尾“似雪非雪”
下面将看到: 1.气象基础知识;2.雪与霜、霰与雹区别;3.一个小故事解读气象现象.
缘起,乙未年季冬,今天是笔者生日,猫在被窝看朋友圈下雪,在“瑞雪兆丰年”祝福语中,以愉快的心情写这个帖子。
咱们广东、汕尾人对雪的“热情”,是因为在有天气记录以来,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雪,广州是1967年;汕头是1958年。爷爷们正在给孙子们讲 “当年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不过,仔细看了朋友们发的雪图,不管是广州雪、揭阳雪;不管是高海拔的莲花山顶雪,低海拔山下雪,或者是汕尾遮浪、捷胜、大湖的雪。怎么是一样一样一样滴?有的图甚至还似曾相识?哦对了,去年、前年莲花山也在下雪。 笔者有点小担心,怕传着传着,非洲也下雪,更怕连马思聪艺术中心里面也下雪。
为此,笔者只能默默地拿起《中学物理》课本,偷偷地瞄一瞄。 以下内容参考文献来自:《中学物理》、中央气象台、气象知识刊物。 佤不是科普专家,佤只是基础知识的搬运工!
一、几个气象基础知识 1.风 是指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10级风相当于时速90多公里。
2.云 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二者混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不接触地面(如接触地面则为雾),且具有一定的厚度。雨雪降自云中。
3.降水 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水。 液态降水主要指雨、阵雨、毛毛雨; 固态降水主要有雪、阵雪、霰、米雪、冰粒、冰雹等。 混合型降水,主要有雨夹雪、阵性夹雪等。 降雪大小用降雪量和积雪深度来表述【降雪融化后】,降雪量和雨量一样也用毫米(mm)表示,积雪深度是在平坦开阔的地面上直接用尺子量出来的,单位是厘米(cm),简称雪深。冰雹以个体的直径表示,单位是毫米(mm)或厘米(cm)表示。
地面凝结现象包括露、霜、雨凇、雾凇四类。
露: 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录为露)。
霜: 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生成。
雨凇: 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俗称“树挂”,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
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二、霰与冰雹的区别 一是从外观上看,霰是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颗粒固态降水,直径一般为2~5毫米,落到地上会反弹、易破碎,而冰雹是一种很硬的、半透明的结晶体,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别是对农业危害很大。
二是从形成的条件看,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产生于扰动强烈的云中,由雪晶或雪团大量地碰撞过冷云滴,使之冻结并合而成,下降时常呈阵性。 而冰雹的产生要具备强烈的对流天气和充足的水汽补充,只有在强烈对流的条件下,才能维持初始形成的冰雹在不断地向上和下降做往返运动,雹核在冷却中不断增大体积,就好像“滚元宵”似的越滚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冰雹的重力时,便一落千丈地掉了下来。
三是从出现的时间段看,霰多在冬春季节的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而冰雹常出现在对流活动较强的夏秋季节里。此外,霰出现的几率较小,冰雹出现的几率较大。
三、雪与霜的区别 1.霜的形成原因及条件 霜是指“白霜”,一种结晶形状的冰的沉积物,通常呈现垢状、针状或扇状。霜是通过凝华形成的,即:当水蒸汽沉积在温度处于冰点或冰点以下的表面上时直接形成的。 霜的形成是一种靠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物体上的凝华现象。冬天的早晨,近地面的水蒸汽遇冷凝华成的小水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这就是霜。
霜的形成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空气中含有比较多的水蒸汽; 二是有零度以下的物体。
2.降雪的形成原因及条件 降雪是指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多数时呈六角星形树枝状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雪形成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2.充分的水汽。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目前有2万多种不同雪晶的图案,较常见有的如下八种
3.异同 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0℃以下时结成的小冰晶,雪是从高空中落下的,而霜是地面上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冷的物体上的。 雪是由水凝固形成的,霜是由水凝华而成。
四、一个雪子引发的故事 下雨,下雪,谁说了算?
有这样一朵小雪花,在高空中各种碰撞,凝结,最后胖到连大气也托不住,不得不从高空落下来。如果她在下落过程中一直受到“冷遇”,既一路走来气温都低于0℃,那么她就可以很好地保持住自己的形态,落下来的时候还是一朵小雪花。
还是这一朵小雪花。它在下落过程中受到了“热情款待”,气温都高于0℃,那她就一边下落一边融化,等落到地面,就换了一个“马甲”,变成了小水滴,人们就说,哎呀,下!雨!啦!
但现实情况往往没这么简单,小雪花在下落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也会尝尽人间“冷暖”。有的时候刚融化了一点,但还没有全化,快到地面又再被冻住,这样就产生了冰粒,学名霰(xian)。它和冰雹不同,属于雪花的近亲,通常出现在下雪前或下雪时。
更复杂的情况是冻雨,这是我国贵州、湖南等地冬季常见天气现象。小雪花在下落过程中先是融化成水滴,落了一会气温降低到0℃以下,按说它应该凝结成冰晶或冰粒,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可以附着的冻结核,只能继续保持水滴形态,这个时候它的“体温”低于0℃,叫做“过冷却水滴”。这种异化水滴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稳定,当它以降雨的形式落到地面后,遇到0℃以下的物体就会迅速在其表面凝结成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