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两会”献上厚礼,可塘“断桥”开通 ——评网友5067《“我看报纸——对可塘“断桥”报道有感》
2月29日,《汕尾日报》第5版刊发了该报记者梁水良《可塘“断桥”阻路半年,网友热议剑指当地部门》文章,在广大读者和网友中引起极大反响,大多数读者和网友对此都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报纸的报道有助于推动“断桥问题”的解决,但也引起了网络匿名作者“【系统Q】5067”(下称5067)的不快,他发帖《“我看报纸——对可塘“断桥”报道有感》称:“报纸办成这样,责任编辑和记者本人,应该检查一下有否‘机关病’,是否要看看‘医生’?”
对于“5067”的身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属“当地机关”的庙堂之人。自称是“同样患有‘鼠标病’、‘走读病’、‘文件病’”的他,还特地“声明没有患‘精神病’”。
5067是否患有“精神病”,读者读完本文后可自行判断。
首先他认为“‘断桥’阻路半年,是至为正常的事。请问这真的“正常”吗?如果“正常”,哪过往司机的不满岂不成了“不正常”?网友的议论岂不成了“不正常”?记者披露此事岂不是“不正常”?试问,如果这断桥就在5067的家门口,阻碍了他家人出行半年,他还会认为“正常”吗?还会急着为有关部门诿过吗?“断桥要修好,一般都得半年,这是基本常识。”请问这是哪门子的“基本常识”,是说珠江大桥,还是长江大桥?如果一条五六米长的涵洞小桥也要如此,我相信大家不赞同。
5067承认“可塘‘断桥’,在筹建期确实拖了较长时间,这是不能否认的”。既然是事实,就得有勇气接受人民群众包括广大网友的批评,更不能因为报纸披露事实,便指责“报纸办成这样,责任编辑和记者本人,应该检查一下有否“机关病””。事实面前,究竟谁有“机关病”?这不是明摆着的事么?
至于5067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资金从哪来,谁来埋单。值得反思!”的说法,记者倒是十分的赞同。 其次,5067认为“该报道主要内容引用了网民的意见和看法,作为有影响汕尾市报和记者本人,对网民的观点应有基本的认识。有些言论不一定能全面、及时、准确反映问题”。
网络言论相对自由。正因为如此,难免有些观点有失偏颇,也不可否认存在言辞过激的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报社领导和记者是清楚的,记者在其文末借用“市有关领导”之口,已经有所交代,强调“民生无小事”。不知道是5067故意没看到,还是有意没读明白。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网民表达意见和政府收集民意的平台,就连中纪委贺国强书记也发声支持“网络反腐”,这些基本常识,不知5067是否知道。至于网络言论要如何达到“全面、及时、准确”,网友们和记者只能请教5067了。
最后,5067要求“责任编辑和记者本人”读一读3月1日《南方日报》封二的评论。又说“可塘‘断桥’主体工作已于春节前浇筑完成,道路也于2月中旬完成,本人也于2月中下旬开车经过了该路段”。
相信“编辑和记者”不用提醒都极有可能已经读了南方日报的相关评论,但需要告诉5067的是:“断桥”何时修复是一码事,道路何时开通是另一码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2月下旬,记者自以为“断桥”修好,驱车至此才发现阻路半年的土堆还没搬走,看到土堆上有工程车碾过的痕迹,也尝试过,可惜不能成功,只得从小道折往可塘墟内。不知道5067当时是开工程车过去,还是踩自行车过去,抑或是纯粹靠“11”号车走过去?
对于阻路大半年的断桥, 5067预言“5天后”将开通,这恰好可为在北京召开的“两会“献上一份厚礼”,实属可喜可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