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
查看: 22161|回复: 5

[汕尾] 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创新再造新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4 01: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创新再造新城2015/09/02 08:24 来源: 深圳商报0 评论
用手机看

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效果图

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人很忙:一拨又一拨重量级访客经常不请自来,谈投资、谈合作、谈落户、谈贷款。与此相对应的,是“到处大工地”的建设景象。看到工地上飞扬的尘土,工作人员常常有一种在外人看来不可理喻的“满足感”,因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者认为,这就是未来之城崛起之前该有的“特征”。

“深圳向东,再造一座新城”,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2015年步入发展快车道后的追梦目标。“许多朋友问我,合作区地处广东后发地区汕尾,原有底子太薄,凭什么就敢下这么大一盘棋,要在一个貌似荒山野岭的地方建起一座产业新城?”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何学文昨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外界的疑虑很正常。钱从哪里来?土地从哪里来?企业从哪里来?人才从哪里来?这些都是难题。但我们不是等靠要,而是用创新破题,用创新发展。”

从告别磨合探索期到全面起步,再到发展快车道,直至现在的大建设阶段,深汕特别合作区自2014年4月开始,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跨越了4个发展阶段,以“过河卒”的姿态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广东试验积累经验。深圳向东再造一座新城,底气是创新。

钱从哪里来?

800万元撬动150亿元资金

钱,不是的。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这句俏皮话,恰好能说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窘境。

深汕特别合作区面积468.3平方公里,人口不到8万,当地2012年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一个家底薄的地方造城,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资金从哪里来?

“我们不能等靠要,也等不起,我们必须为进入全面起步期的合作区筹措资金,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担当主力军,否则企业会因接收不到政府发展合作区的信心和能力而选择观望。”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深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傅殷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说。

2014年5月,第一家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注册的企业——深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论成绩,这个平台目前已成功撬动了122亿元的社会投资,成为合作区最主要的投融资平台;但是鲜有人知道,投控公司当初是从合作区开办经费当中借了800万元资本金才完成注册。

拿着这借来的800万元资本金,深汕投控公司主动去找银行谈战略合作,用热情换来回应。一年多来,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深汕投控公司及其系列功能性子公司的资本金总规模已超过20亿元。为了保障征地拆迁、土地开发和参与投资PPP项目公司的资金,投控公司与广东农业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深圳建设银行建立了投融资合作关系,通过表内贷款和共建投资基金模式,基本可以解决合作区的投资需求。

傅殷告诉记者,银行依然愿意以信用贷款的方式把钱贷给投控公司,主要缘于两个原因:一是广东振兴粤东西北发展的强烈信号,让银行看到了省委省政府和深汕两市发展合作区的决心;二是合作区高大上的规划蓝图,给了银行以信心。“科学规划对合作区起好步很重要,事关我们的发展前景,合作区管委会去年即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投入5000多万用于通用机场、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新城等方面的详细规划。银行的嗅觉非常灵敏,‘产业高地、生命绿洲、未来之城’的品质规划,再加上当前发展态势,让他们看到了‘钱景’,合作区画的这个‘饼’,在他们眼里有很好的投资预期。” 傅殷如此说。

“区投控公司的资金实质上是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我们已建成集团公司,并争取3到5年后公司实现上市,搭建起更大的投融资平台。”傅殷这样告诉记者。

这样一组数据,无疑是信心所在:通过资本运作,投控公司已成功取得银行贷款7.4亿元,获得广东农业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深圳建设银行4家银行综合授信达150多亿元。通过投资参股PPP项目、水务和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方式,撬动社会投资122亿元,包括58亿元的海港新城项目、18亿元的信息技术城项目、16亿元的鲘门风情渔港项目和10亿元的汕美生态文化谷项目。目前,投控公司正与大型央企、国企洽谈324国道市政化改造、游艇邮轮基地、国际创客基地、集成电路基地、云计算基地、生命健康城、航空小镇等PPP项目的投资合作。与此同时,投控公司正在筹建深汕产业发展基金,计划第一期基金为15亿元。

地从哪里来?

做好征地拆迁的必答题

面积468.3平方公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其可建设用地达145平方公里。离深圳如此之近,这样一块交通区位良好的 “沃土”着实可贵。但是,如何把可建设用地转化为项目用地,征地拆迁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道必答题。答好了,盘活土地资源,当个名副其实的“土豪”;没答好,一道跨不过的坎会让“土豪”变“土鳖”。

答题还得靠体制创新。去年10月31日,汕尾市政府赋予合作区管委会部分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合作区管委会取得了土地征收主体资格,合作区随即启动了征地拆迁工作,并经历了从区县镇合作征地向由合作区编制计划和提供经费、海丰县包干完成的转变。

“征地拆迁工作难度不小,但深圳、汕尾两市对这项工作相当重视,不仅体制有保障、资金也有保障,征地拆迁总的来说顺利。这里的老百姓并非像外界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民风不好,他们通情达理,合作区发展对他们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致富机会。当地的基层干部的大力支持也是确保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傅殷如此告诉记者。

合作区经济贸易和科技局的舒建山是2012年第一批从深圳选派到合作区的干部,也是大家公认最有当地群众基础的一名干部。“做好当地百姓工作关键是看我们是否用心去做,群众工作需要多来多往多了解。他们许多人搞不清楚我们的背景,一旦大家熟悉了,他们了解了我们,就认为我们这个机构好,就信任我们,愿意把地征给我们合作区。”舒建山很有感慨。

从去年底至今年4月,区县联合征收土地工作主要针对原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园已出让未建和已推土未征的约60万平方米的土地展开回购和征收,至6月份基本完成征收任务。从今年5月份起,合作区每月在深圳土地房产交易所通过招拍挂形式出让4~5宗土地给意向投资企业。累计已出让土地14宗,面积共35.5837万平方米。

今年4月起,合作区创新征地拆迁体制机制,土地征收实行由合作区管委会委托海丰县政府包干完成的办法,第一批两平方公里土地已移交合作区土地储备中心。合作区已分两批下达了55个地块共约24平方公里的征地范围,并预拨资金5.2亿元,争取今年年底征收移交土地12平方公里以上。

企业从哪里来?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

没有企业的入驻,新城会是空城。在合作区初创时,不少企业曾经充满着期待,但是磨合探索期一下就是三年,让不少企业对这里失去了耐心。

用什么重构外界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信心?胡春华书记主政广东后,果断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合作区形成了以深圳为主导的合作开发机制,从而激发出生机和活力。

怎样吸引企业到合作区来?吸引什么样的企业到合作区来?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去年,在全面起步阶段,合作区招商工作更多的是群众性招商,就是尽可能邀请更多企业到合作区来,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深汕特别合作区。

2014年11月,合作区总体规划获省政府通过,规划确定了合作区“四区一城”的定位,基于“产业高地、生命绿洲、未来之城”的发展定位,合作区强调质量的坚持,盯住若干产业做大做强,有所为有所不为。合作区总体规划的出台,直接引发了合作区招商工作质的转变——从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只有一字之差,质量天渊之别。强调“深圳元素”的合作区总体规划,立足于为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主导产业做配套,盯住重点产业做强做大,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海洋产业、航天航空产业、滨海旅游与健康养生、港口物流与国际贸易等六大产业。。

对此,合作区招商工作形成了一套“战术”:

——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成立合作区投资推广中心、企业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多批次小分队招商和举办大型招商活动。

——广开招商引资渠道。在深圳市经信委、贸促会和各区的大力支持下,主动联合深圳对口帮扶指挥部、深圳各行业商协会,开展“每周有活动,每天有项目,大招商、招大商”的招商系列活动,掀起合作区投资热潮。

——丰富宣传推介手段。借助鮜门海鲜的知名品牌,积极推介合作区的招商选资、规划建设和项目落地情况,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专题报道,积极参加产业展览会提高合作区影响力。

——组织编制专业园发展规划,打造若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产业链招商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今年4月,合作区2015年招商环境推介会是一个转折,它预示着合作区已从以前的“群众性”招商转入了“产业链”招商。基于高端的产业定位,合作区此次招商推介会按照深圳市属企业、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协会、央企和外驻单位四大类别进行洽谈对接,强调的是“产业链”招商。何学文说,“深汕特别合作区就像一张白纸,我们不能‘饥不择食’,而是要像绣花一样找好企业和项目落到点上来。”截至目前,合作区累计签订投资协议119宗,计划投资1415亿元,动工项目达64个,100多家落户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企业中八成为深企。当中,可以看到华润、台塑泉恩、国电、中国建筑总公司4家世界500强的身影,还可以看到特建发、盐田港等深圳龙头企业的名字。

人才从哪里来?

把理想写在大地上不是在写诗

建设产业新城,人才从哪里来?

何学文有一句诗意的话,叫“把理想写在大地上”。对于处在建设阶段的深汕特别合作区,确实需要用事业来感召人才,用前景来吸引人才。

先说说“公家人”。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其所属9个局有公务员共40人,由深圳和汕尾两市选派,其中深圳27人,汕尾13人。这40人都是深圳、汕尾两市层层选拔出来的 “干将”。何学文所说的理想,除了这40人外,还可从另外一个构成中看出眉目: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的20位干部全部都要在合作区兼职。

合作区还巧借外力。比如创建了人才驿站、博士工作站,吸收了3位专业技术人才从事重大项目专题研究;还比如与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科学研究所和人才劳务集团等22家专业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委托他们承担各项专业服务,保障了合作区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比如依托合作区投控公司等直属单位,面向全国招聘行政辅助人员及业务技术骨干,补充了各职能部门60多名工作人员,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正规高效运行。

再说说“社会人”。“公家人”可以谈理想,但“社会人”却是会用脚来投票。留住社会人,一靠生活环境。合作区正在规划建设邻里中心、文体中心、生活广场、汕美生态文化谷、鲘门休闲公社、人才公寓和创业家园等生活配套设施,近期可以全面开工。说白了,合作区要让新城有生活的味道。

留住社会人,更靠营商环境,其实就是要让人才看到发展机会。这方面,合作区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落实总部在深企业到合作区投资,享受与深圳市企业同等待遇的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吸引技术研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企业落户合作区;还比如借助深圳人才服务机构和依靠总部在深圳的企业,为符合深圳入户条件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办理深圳户籍和社保手续,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合作区更是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用良好的政府服务来吸引人才留下,比如明确在合作区全面实行深圳现行的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和做法,还比如执行广东省产业转移园优惠政策,打造只收税不收费的企业投资成本洼地。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文物古迹
[城事报料] “深汕合作区”有了基本法
[城事报料] 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创新再造新城
[城事报料] 合作区首次招商推介周7月5日在深启幕,“深圳
[文化天地] 小漠镇( Xiao Mo), 深汕特别合作区下辖镇之
[文化天地] 鲘门( Hou Men), 深汕特别合作区下辖镇

发表于 2016-7-4 17: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楼主| 发表于 2016-7-13 02:26:4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易拉罐 发表于 2016-7-4 17:08

来自电子报的实报内容,你说是不是炮,你怎么不说核弹啊……
 楼主| 发表于 2016-7-13 02:27:45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建设,汕尾市深汕区……
发表于 2016-8-7 11: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乌云 发表于 2016-7-13 02:26
来自电子报的实报内容,你说是不是炮,你怎么不说核弹啊……

你可以看看十几年前汕尾的报,也是很鼓吹哦,不是我诋毁
发表于 2016-8-7 14: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