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danjin 于 2012-3-10 23:48 编辑
市委书记郑雁雄近日在海丰县调研期间,要求海丰县主动接受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辐射,提出同步规划、同步招商、同步发展“三个同步”的思路。这无疑给海丰县域经济实现全面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授予了“锦囊妙计”。
笔者认为,郑雁雄的要求,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海丰县干部群众的热切期待。可以说,深汕特合区的建立,对于盘活整个汕尾经济向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海丰能否傍着特合区借船出海、借力发力,对全市经济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又有着显著的示范意义。
借力特合区,海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环境、产业优势。首先,近年来,海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去年全县GDP达181亿元。目前全县建办工业园区15个、各类工业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8万人,涌现出公平服装、可塘珠宝、梅陇首饰等一批专业镇。别的且不论,在诸多生产要素中,成熟的产业工人是眼下投资商不可忽视的重要考量。与兄弟县区相比,海丰在人力资源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也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筹码。
其次,对接特合区、整合现有工业园区、引进先进制造业、淘汰落后产业、打造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海丰县实现超前规划、超前经济定位的关键所在。
第三,海丰日新月异的城镇化建设,为实现“三个同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海丰县的城市化脚步正在加快,各种社会公共设施配套能力,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日益增强,教育、医疗、交通、酒店、旅游景点开发等已初具规模,一座现代山海之城正在崛起。不难想象,海丰与市区的同城化指日可待,而今,再借力特合区,海丰的经济发展不更是如虎添翼么?
解读郑雁雄书记的指示,要立足海丰的具体情况,更要细细研究特合区的产业政策、规划、产业特色等。县里领导的思维定式也要创新,“不为我有,但为我用”,对特合区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到了如指掌。然后,根据自己的县情和产业特征,调整和制定相关产业规划,最后就是要主动地走出去,和特合区建立产业合作关系,不要怕人家给脸色,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放低身段,主动上门实为上策,“闻”商而动,才有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