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会有安全感吗 + 关于治理电动三轮车乱停乱放的建议 一是建议摸清信息,掌握情况。由村级两委、社区居委会负责,认真排查清理,摸清现有车辆底数,做好安全宣传教育,掌握基本信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村逐组逐户对驾驶人进行摸排登记,了解清楚驾驶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和使用情况,以便在日常规范管理中正确应对。排查摸清电动三轮车的数量是一个基础性工作,驾驶人绝大多数居住在县城周围,每天的出行没有准确的规律。所以要认真负责,确保登记的准确率,争取不漏一户。 二是建议加大对源头上的管理力度。由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部门加大对电动三轮车销售商户的监管力度,督促检查商家经营业主销售的三轮电动车、残疾人代步车等车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否是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情况;是否有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建议只销售箱式货运三轮车,坚决杜绝单、双排座位的电动三轮车在我区销售。并加大对改装车辆性能和使用用途行为的打击力度,真正从源头上堵住安全隐患。
三是建议多措并举,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公安交警、运管等部门在对县城道路、街道的巡逻防范中,应加大对电动三轮车驾驶人的宣传教育力度。由于三轮电动车驾驶人多为中老年人或妇女,且残疾人较多,我们除了在日常的管理中加强教育劝道外,还可以根据驾驶人的居住区域,分片区就近对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法规的学习教育。适时联系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单位,将涉及此类车辆的典型违法案例和事故案例进行曝光,将乘坐三轮车的安全隐患告知我区广大人民群众,因为有市场它才会存在。教育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人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参与“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拒乘电动三轮车”的活动,努力营造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
四是建议由政府出资统一收购予以取缔。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必然性,正是因为县城目前公交车少、运营线路不合理,没有固定公交车站,人民群众因出行生活的需要,才使得电动三轮车有了它的生存空间,所以就要有新的替代品来取代它,才能使其逐步慢慢的退出市场。或者是通过村级两委、社区居委会摸排的信息资料,掌握了所有三轮电动车的基本情况,建议由政府筹资,可根据车辆的购置使用年限分多个等次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属于低保标准范围内的农民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大家都知道汽车超载危害很大,超载车辆一直是执法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其实三轮车超载的危害也不小,但是各方面的重视程度却不够,监管也不给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时会看到这样一种运输方式:车上堆砌的货物高度比肩公交车,长度堪比货车,宽度大于面包车,但是拉货的车子却是一辆普通的三轮车,拿三轮车当货车使用,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行驶,怎么可能安全呢?据调查,三轮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远远高于普通车辆,但是在一些三轮车主眼中,并没有把血的教训当回事,多拉快跑思想根深蒂固,总认为自己不会出事,于是三轮车始终是交通事故的诱因之一。因此,整治三轮车乱象势在必行,一方面交管部门应加大巡查力度,看到超载三轮车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要及时处罚,处罚手段要注意轻罚款重教育,很有必要将违规的三轮车主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普法教育,使之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并且登记在册,如果二次再犯,则从重处罚。唯有处罚和教育并重,对三轮车进行重点整治,才有可能收到良好效果。 还有对于三轮车的收费不合理问题,也许这都是看人给价的。年轻人、学生那收费当然是贵那么一点点的啦! 不可否认,营运三轮车作为一种经济、方便、快捷的运输工具,10多年来在解决出行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人们出行方式的转变,它的存在显然弊大于利。依法取缔营运三轮车,众望所归。三轮车在大涟水内从事载客营运。在交通工具尚不发达之时,它们方便了市民出行,也解决了部分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如今,一些有合法手续的三轮车,而“黑三轮”的主人更是成分复杂,多为本地无业人员。这是一群最不稳定的群体,一旦肇事,极不利于赔偿。“三轮车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占道、抢道、逆向行驶,人为堵塞通道,造成人车拥挤,加剧了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并损害了城市形象,取缔三轮车是改善城区交通环境的明智选择。”
来自: 微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