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蓝馨梦 于 2017-1-20 16:23 编辑
西秦名角 东洲好人
——红海湾举行“西秦戏艺术家唐托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侧记
千古风流西秦情,百年孕育出名伶。“国家级非遗项目西秦戏著名表演艺术家唐托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于1月12日在红海湾开发区东洲街道举行。这天,注定是汕尾西秦戏一个划时代的日子,也必将载入戏剧的史册。
活动旨在寄托人们对于在戏曲文化上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仰之情,缅怀之念;激励我们的下一代戏曲文化工作者,学习弘扬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继承和发展戏曲事业;感召社会,让大家都来关心、支持地方戏曲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戏曲文化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为推动汕尾市建设文化大市作出新的贡献。同时,有鉴于唐托先生生前不凡的艺术业绩和精神风范,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绪松亲笔为唐托先生写下“西秦名角,东洲好人”的题词。
该纪念活动由汕尾市戏剧家协会主办,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红海湾开发区东洲街道办事处承办,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汕尾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香港广东汕尾市同乡总会、香港保健海流协进会协办的省、市以及各县(市区)文化艺术界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来自香港、深圳等地的嘉宾与众多戏剧艺术家、群众参加了纪念活动。
当天上午,召开纪念 “国家级非遗项目西秦戏著名表演艺术家唐托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在深切缅怀对唐托先生爱戴、怀念之情,充分肯定他一生献给地方戏剧事业、无私奉献,努力传承的卓越造诣与艺术历程的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讨古老稀有剧种的传承和保护等话题,更好地服务广东文化强省和汕尾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导演梅晓:我是通过《中国戏剧志》了解到你们海陆丰地区同时存活着三大稀有剧种的,让我一直在思考这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古老的三大稀有剧种能够在这块土地上扎根、发芽,用他们的艺术征服了观众。后来,我通过直接到海陆丰一些地方的戏台实地观看演戏,以及当地有关部门,还有老艺人和西秦戏的吕维平、白字戏的吴佩锦等人,认识了这个传统戏剧文化的瑰宝在这样一块土地上,是由陈宝寿、罗振标、唐托、严木田等这么一群人一代代地苦苦坚守着,令我肃然起敬!令我感到自己站在这样的一个位置上,必须为这些守望的艺术人鼓与呼。而他们之所以如此楔而不舍、紧紧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这与他们前一辈的老艺人们言传身教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当我听了吕维平的介绍,了解到唐托先生是如何教吕维平学习《刘锡训子》,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唱腔、每一个动作,手把手地传艺给他。就是在唐老去世前不久,他还一板一眼地对着徒弟教授,听了特别感动!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黄海忠:我们要向唐托老师学习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湛精神;要向他学习德艺双馨、一无止境的敬业精神;要向他学习甘为人梯、毫无保留地培养了许多西秦戏艺术人才的园丁精神。并且,让我们看到了以吕维平为代表的一代新人身上,这种精湛的艺术已经有所体现了,这是令人感到很欣慰的事情。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会长张广武: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还可以扩大汕尾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汕尾,了解汕尾的文化,这对当地的旅游业也是非常有推动作用的,因为独特的文化更会吸引人。另外,汉剧与西秦戏下来还可以增加交流,互到对方所在地进行表演,更能够直观地了解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取长补短,并使两地群众了解到对方完全不同戏剧艺术的风格,扩大影响、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艺术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张晋琼:去年,我们正准备为唐托老先生组织一场“学术研讨会”并庆祝他的百岁寿诞,非常遗憾的是,唐老却提前走了。但今天有了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坐在一起缅怀他老人家,也把我们挚诚的怀念传达给在天国的他,希望他挚爱一生的西秦戏艺术能够在吕维平团长的带领下薪火相传,在我们中国这个戏曲的大观园里一直灿烂芬芳。另外,对于西秦戏除了口传亲授、名师带徒之外,我们怎么样把西秦戏艺术这种独特的魅力能够永久的留在文字之上?这是我做为一个戏曲研究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所幸,西秦戏艺术在海丰这块土地上,有一批如唐托老先生这样的工作者一直在帮我们记录着这一种艺术传承的魅力,再说吕维平除了较好地传承了唐老先生的衣钵,他还带出了如陈嘉明、余泽锋等这样年轻为有的下一代西秦戏艺人,这是很令人欣慰的事情。那么,我做为一个外乡人,虽然也不懂西秦戏,但我愿意尽自己的一臂之力,愿意和你们在一起努力,为西秦戏,包括白字戏、正字戏以及广东所有的戏剧艺术鼓与呼。
广东潮剧院原副院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郭楠:唐托从小刻苦追求艺术,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艺术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以前潮剧的许多地方还是向西秦戏、白字戏学习的。当时,陈宝寿老先生就不时被我们请过去指导怎么演戏,他也是很无私地给我们讲戏。我们潮剧尊称你们的三个古老戏剧为大哥的。而唐托先生的事迹与潮剧老一代的艺人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老一辈的艺人都是不认字的,都是靠严教,甚至打骂训出来的。当然,如果没有执着、毅力、刻苦,也成不了艺术家。所以听了唐老的故事既熟悉又感动。参加这样的纪念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要把唐托先生的这种精神带回去。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胡琦:像唐托先生这样如国宝级艺术人物的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也完全可以让省戏剧家学会来主办的。因为唐老不仅是汕尾的,也是岭南的,广东的。不是有位名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因为西秦戏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如活化石一样古老的的西秦戏,被号称为“天下第一团”,还有比这样更宝贵的吗?再说,所有的戏剧、所有的文化,都要靠人来传承,所以这些戏剧的传承也都是弥足珍贵的。
对于下来如何抢救,如何更好地传承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那些老艺人一走,包括正字戏、白字戏,许多唱腔、版式、绝活等随之没了,失传了。因为拥有别人没有的特色,那才是艺术,如果没有了自己个性的张扬,那叫艺术吗?又因时间紧迫、时不我待,我们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另外,我觉得这个纪念活动的开展,就是一种寻根的举措,一种觉悟,一种溯本清源的活动。只有找到自己的根,你才能知道从那里发力,因为站稳了脚跟才能往前进。其次,就是一种师承关系,一种薪火相传。没有师承,发展就是无本之源、无源之水。而固本才能求变、守本才能清源,传承才能发展。如何传承?我们要对艺术抱有敬畏之心,要有老一辈人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练功精神。其实,大师都是苦出来、累出来的。所以他们当中就有不少人拥有了别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让我们敬仰、让我们膜拜。再次,就是如何尊师重教。戏剧这门艺术,必须有师承关系。有了那些开宗立派的大师、师父,让我们在他们的门下如何去发扬光大,不耻师门?这就涉及到怎么尊师重教了。过去拜师敬师,都有一套程序,徒弟们必须恪守程序的规矩,在“走程序”中学会尊重人、学会感恩。这种尊师重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懂得这个规矩的?
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博士詹双晖:我替不能到场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翼心宣读他所写的《浣溪沙·缅怀西秦戏百岁优伶唐托先生》的怀念文章:……唐托除了满腹排场戏文,大部分尚未记录传承下来,他在《胡惠乾打擂》等戏中的南派击技武功,也尚未有对手和传人。而唐托身怀特技绝活,也还有许多来不及传授下来。除了近几年已广为人知的《刘锡训子》中的交椅功之外,其余如《海瑞上楼》的梯子功、《宋江杀惜》的須口功,《徐棠打李凤》的南拳对打等绝活,都来不及完整传授下来,这着实是终身遗憾!……
广东潮剧院艺术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二级导演郑松明:我很早就听到唐托这个名字了。今天,来到唐老的故地,看到了这种一脉相承的艺术精神,深受感染。这种精神也值得整个戏剧界学习和弘扬,特别要学习他演戏一贯认真,教戏无私奉献,没有保留的高贵品格。
唐托的儿子唐大进:我从小在西秦戏剧团中玩耍、长大,并得到了那些姐姐辈演员们的疼爱,一直与她们保持联系至今,就如家里的姐弟一样来往,所以我对西秦戏剧团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今天,借此机会也让西秦戏剧团跟各位专家、老师有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包括汉剧、潮剧等兄弟剧团的互相来往、增进友谊与了解。同时,听了在座各位专家、老师的发言,才知道大家都很关注西秦戏,更对于如何保护和承传,提出的观点也很中肯,讲的很到位,改变了我以前总认为外面的人不了解西秦戏的想法,感觉很欣慰。并希望各位专家、老师一如既往地关注西秦、研究西秦、弘扬西秦,让西秦这个传统文化艺术里的“独苗”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在座谈会上发言的还有当地文化戏剧界有关领导、艺术家、学者老师:王振华、严木田、吴佩锦、吕维平、钟训成、陈锺、吕业群、林木群等。
活动下午 在东洲街道人民广场举行了“纪念国家级非遗项目西秦戏著名表演艺术家唐托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暨文艺表演。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出席并观看了表演。市、区党政部门及文艺界相关领导先后作了讲话,着重回顾了唐托先生一辈子献身地方戏曲艺术,传艺无私,不获回报的敬业精神与高尚品格,高度评价了他是广东戏剧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是汕尾地方戏曲的一座丰碑。
斯人虽逝,风范长存!同时由市文联、市戏剧家协会授牌,追认唐托先生为汕尾市西秦戏“德艺双馨”表演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晚会节目重演了唐托先生代表作«薛仁贵回窑» «刘锡训子»等精彩选段。为重现他生前时的演艺风采,«薛仁贵回窑»选段分为两部分进行表演,上部分采用"音配像"方式,用唐老先生的唱腔,由西秦戏传承中心青年演员詹德雄扮演薛仁贵,青年演员陈美珍扮演柳迎春,下部分的演唱均由詹德雄和陈美珍担当。
表演勾起了广大观众对他们心目中的“西秦名角,东洲好人”唐托先生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唐托先生(1917年-2016年),汕尾市红海湾区东洲街道人,10岁开始拜师学戏,从艺90载,有70年舞台生涯,扮演的舞台人物不计其数,塑造的角色深入人心,因演老生出名,人们管他叫“长须托”。他长年为剧团口述传承了大量的传统剧目,并为剧团培养了众多的艺术人才。
同时,唐托先生慈心宽厚的秉性在乡里是有名的,他特别同情穷苦人家,在路上遇到乞丐或流浪人,他都会伸出援手。并在家教育子女有方,要求他们做人做事诚实至关重要,如有余力还要帮助他人的教诲成了子女们听话、孝道的最好体现。唐托的儿子唐大进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在老父亲的影响下,他对家乡修桥铺路、扶贫助学的公益事业,乐捐好施、慷慨解囊。另外,唐托先生脾气特别好,一生从来没有跟谁红过脸,就是在“文革”的时候被人抓去游斗、踢打,他都从来不记仇,反而谅解了对方,并说这是那个时代的错。唐老先生一生宽容、善良的高贵品德,有口皆碑,赢得了社会上一致的好评和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