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许多摆地摊占道经营的人每逢看到呼啸而至的城管执法队,无不感到心惊胆颤,他们有的经营工具被没收,生意也做不成了。周先生是众多占路经营者之一,他多年经营牛腩牛杂的摊位设于晚上且位于市区主干道范围之内,去年11月以来,我市广泛开展“创文”活动,摆地摊、占道经营成为整治的重点之一,为此,他的生意一落千丈。今年春节前,他在原占道经营摊位的临近街道租了一个店面,并向有关部门办理了经营牌照。如今看到城管执法队,他可以微笑致意了。
自我市致力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善,但夜市摊贩依然属于重难点整治内容,许多商家习惯于在晚上占道经营,这给环境卫生以及市容市貌带来了很大的整理难度。在“创文”大背景下,有商家融资转型,从原来的无证违法经营变成现在的合法经营,既合法地做起了生意,也响应了我市的“创文”工作。 筹钱租店 夜市摊贩开始转型 2016年12月底,周先生就遇到了“心烦事”,由于晚上他摊位上占用的不仅是主干道,而且还是一家国企门口。城管局与该国企的有关负责人多次向他们劝说,建议他搬离,导致小周一个多星期都没有摆摊。他在这个摊位已经做了十年之久,突然要他搬离,他感到很茫然。和亲戚商量之后,他觉得既然是自己维持生计的生意,而且拥有了好多固定顾客,为什么不租个店面做大做好?于是小周和几个亲戚筹了钱之后决定租用店面经营。在物色了多家店面之后,小周选择了一栋两层的临街店面,每个月的租金为7500元。 为了挽留老顾客,小周在原摊位放置了一块迁移经营地点的指示牌,据小周透露,许多顾客看到了指示牌才知道小周在另外一条街开店经营了,纷纷到那里去捧场。 记者观察到,同一时间内,市区四马路便有多个夜市摊贩转型当实体店主。在夜间七点到九点之间,原本在这里经营的许多“游击队员”已搬迁或当实体店主。有一位更是“大胆创新”,他只租晚上、白天则在业主的同意下转租给其他人做其他生意,这样一来开店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有市民告诉记者,以前买小吃会担心一些小摊贩不卫生,现在他们转租实体店获得了经营许可证、卫生证,这就让市民感到放心不少。 实体经营 生意变好收入增多 “原本晚上下雨,我们的生意就泡汤啦。”周先生向记者这样说道。由于以往是露天摆摊经营,一遇到天气不好,当天的生意就急剧下降,把他们的生意比喻为是“看天吃饭”也不为过。再加上有时生意很淡,摊位摆了两个小时,就要收工休息了,收入没有保障。 转型之后,周先生现在每天经营的时间为晚上9点到凌晨3点,一晚上的营业额可以达到数千元,过年期间甚至达到了一万元以上,这样的经营业绩非常可观。他告诉记者,他打算白天也开店做生意,到时营业额还能再增长。而另外一家以卖臭豆腐为主的经营店,记者看到店门口大排长龙,店家忙得不可开交。据记者了解,之前该店主也曾是一位“游击队员”。 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周先生要把他的店面发挥出最好的效益。白天他也可以开店经营,但是白天经营他以前没有做过,也不知道效益如何。经过市场调查之后,他决定白天做快餐生意,近期即将投入经营。 有了经营许可证后,做饮食的商家打通了另一扇大门:可加入网络订餐以及互联网推广。据记者了解,无论当下正在崛起的网络订餐平台还是可以享受推广的团购APP,全部都要求商家有经营许可证,换句话来说,小摊贩等没有经营许可证的无法享受这类服务,不能接轨与现在炽手可热的互联网经济。有了自己的店面和证件后,商家才可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福利”。以互联网平台目前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今后的一个主流平台,既方便市民订餐,也为商家开拓销路。 鼓励“双创” 有关部门可给予帮扶 像周先生这样开店经营的,属于少数有能力转型的商家,而记者了解到大部分的摊贩仍处于无力承担开店费用且融资渠道有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摊贩向记者说道,他非常乐意在店里面做生意,但是没有门路可以筹钱开店,于是只能每天晚上出来做生意。而另外一位摊贩则表示,就算是有资金,选址租店也是一个问题,人流多的店面租金一般比较贵。 融资难已是摊贩转型的一个最大阻力,当前银行以及金融公司提供个人的免息、专项贷款比较少,就算是有贷款的也审核得非常严格。一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如今银行的贷款收得比较紧,假如没有学历、抵押物以及经营许可证等条件,很难申请到低利息的贷款。而如果为了创业去选择利息和手续费很高的网络贷款,那很不实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现在鼓励创业的大背景下,资金却似乎成为了夜市摊贩们转道经营的一个“拦路虎”。有致力于研究城市管理的人士建议,希望政府在整治取缔夜市摊贩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可以联合银行和有关部门,考虑向这些摊贩提供专项贷款,引导他们开店经营。(汕尾日报记者 黄浩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