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竹水夕 于 2017-3-12 11:16 编辑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专家委员会成员张鸿铭 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到了把稳定楼市、稳定房价作为紧迫重大任务的时候了。”3月9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专家委员会成员张鸿铭说。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二次全体会议现场,张鸿铭就《楼市调控需要对冲异常波动的自动调节机制同综合施策形成合力》进行了主题发言。他的发言主要针对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
张鸿铭分析当下的楼市形势指出,10多年来,中国楼市在波动和调控中反复循环。2000年到2016年,发生6.5个轮次的波动和调控循环,过程都是房价和销售额急剧上升、社会强烈反应、调控收紧楼市、楼市平稳或偏冷、经济增长乏力、调控放松楼市,然后开始下一轮循环。2016年开始的这一轮还处于前半程中,已经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波动的特征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去年12月新建住宅价格较2015年平均水平上涨10%以上的有23个城市,包括北、上、广、深和大部分东中部省会城市,最高涨幅49.5%。他认为这正是楼市过热的集中体现。
为何中国楼市会出现长期波动、调控反复循环?
张鸿铭判断:首先,是长期以来国人对于楼市作用的片面认识,过分依赖它推动经济财政的增长。如果紧缩调控导致楼市平稳或疲软,以致于经济增长不够理想,就重新加热楼市,于是楼市陷入下轮循环,这是楼市长期波动的基本原因。
其次,长期以来货币供应量过大,而投资市场狭隘,导致货币大量流向楼市,不断推高房价和销售额,这是楼市长期不正常的关键原因。
再次,在前面两个原因的推动下,“房价只升不降”成为民众牢固预期,导致阶段性恐慌式购买,这是楼市长期不正常的心理原因。
“稳定楼市稳定房价,是一项紧迫的重大任务。”张鸿铭说,楼市的激烈波动,尤其是房价快速上升,对于经济社会乃至于全局的破坏作用,如何估计都不会过头。过分看重它在经济增长中的短期作用,放纵过热,其实是饮鸩止渴,加速危机的到来。这是国际上多少惨痛经历得来的教训,但有些人尚未醒来,还企图依赖加热房地产这张老方子医治经济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张鸿铭看来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和机构说的,更是对地方政府说的。“现在,是到了把稳定楼市、稳定房价作为紧迫的重大任务的时候了。”
对此,张鸿铭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建议创建一个对冲楼市异常波动的自动机制,刻不容缓。
张鸿铭解释:历史表明,每次楼市调控都有两项极为管用的手段——金融和税收,尤其是金融的首付率和房贷利率。但是,过去各种手段运用是人为安排,容易受到地方认识的局限或人为操控,也有时间滞后。为克服人工调控的弊病,需要一个自动机制,就是当楼市异常波动(上升或下降)到一定程度,机制自动触发对冲,无需人工安排。
其要点有五:一是监测指标。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城市住宅价格指数作为唯一指标;二是控制界限。设置上下限,超过上限或下限,对冲机制就自动触发;三是对冲工具。首推金融手段,即首付率、利率双率联动。如某个城市一个月(或几个月)内住宅价格上升或下降超过限度,则首付率和利率自动增加或减少若干个百分点。当然,自动机制并非单打独斗,需要综合施策,根据实际情况由各地加推税金的增或减、交易门槛的升或降、费用的增或减、土地供给的增或减等政策,同金融手段形成合力;四是实施区域。以70个城市为对象;五是监管责任。上一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
“建议在进一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试点,确认效果后在70个城市快速推广。“张鸿铭补充,该机制具有及时调整的灵敏性,具有向上或向下对冲波动的双向稳定性,完全符合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的总要求。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