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笋 于 2017-4-18 08:57 编辑
《幽梦影》里说,西游是一部“悟书”。比起上面三部,它的主题更直接,调子也更温情——四大名著里,只有西游是“喜剧”,虽然同样历经坎坷,却有着皆大欢喜、不复更求的结局。 这是一个关于佛家的故事。而佛家的主题只有两个:慈悲,和觉悟。西游记也同样如此。开篇诗中说: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从混沌鸿蒙、开天辟地开始,却落在仁善二字上,这就是西游的慈悲精神。老子言道德;德,即是人之道。西游结尾时,有两首诗: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 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正果旃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 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最后引用,是佛家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在结束处,慈悲与觉悟的主题依旧在,而且道出了慈悲才能觉悟之理,这正是大乘佛教的精神。 说起来,西游的主题似乎简单多了。可是莫忘了,在开始和结束中间的九九八十一难,那无数的误会和委屈、挫折和历练。觉悟,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比起其他三部名著,西游的珍贵更在于:承受磨难的意志、战胜挫折的勇气、矢志不渝的坚韧,都来自慈悲之心、觉悟之求,而不是因了欲望和执念。这就是不忘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四大名著的故事和主题各有不同,但结局却不约而同地走向了空悟之境。这也是一种宿命。人生始终是要觉悟的,梦再美也终究是梦,终究要醒。这是最后的选择与唯一的路途,人与人的差别,只在迷执的深和浅。 经云: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故,不能证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