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427|回复: 31

[文学] 语文教材“大换血”,古诗文占比超50%,未来或将得国学者得“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5 16: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学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结晶,历史悠久,渊源流传,但古诗文在中小学教材中占比过少,一直被一些国学大师所诟病,古诗文量不够、质不高,严重阻碍了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早在2013年年初教育部便着手修订语文版的中小学教材,到2017年新版语文教材基本尘埃落地,小学语文修订版教材新选文约占全部课文的40%,新改的课后题约占全部课后题的70%,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即古代诗文),这类课文约占全部课文三分之一;其中古文和古代白话小说课文比原教材增加了两倍。七到九年级修订版教材更换的新选文占全部选文的30.3%,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约占全部选文的48%,比原教材增加了15%。这些选文凸显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每册设立两个古代诗文单元,把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40首古诗、21篇古文全部编为课文。在此基础上,该教材还开发了诸如书信单元的《古代书信二则》,章回小说单元的《君子国》《明湖居听书》《黄蓉智斗书生》等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
从新教材大幅度提升古诗文占有率不难品出未来教学重视程度将极大地提升,在中国家长的观念里,孩子的成绩永远是衡量孩子优异程度的标杆,当国学被搬上讲台后,随之而来,各类国学培训班也顺应时代发展,纷纷成立,像小夫子国学馆等一些传统国学培训机构将会迎来发展良机。
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读物,一直引导着教育的大方向,国学是记录中华传统美德的大全,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占比,侧面反映出教育事业越来越注重青少年的品德修养,学习国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建立起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这正是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德育因素,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夫子国学王老师,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国学~~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国学教育】李嘉诚为何能成为华人首富,他的
[文化天地] 语文教材“大换血”,古诗文占比超50%,未来
[文化天地] 本命蛇年有怀二首/江初
[文化天地] 忆故人 一联一议/黄锦昌 (载碣石《卫城文苑》
[文化天地] 汕尾、香港诗词学会创作基地揭匾抒怀/叶良方
[文化天地] 诗词、新诗八首/卢若希 (载碣石《卫城文苑》

发表于 2017-5-6 00:42:3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呵呵 当年胡适为了简单改白话文 如今又学文言文
发表于 2017-5-6 21:16:35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haer 发表于 2017-5-6 00:42
呵呵 当年胡适为了简单改白话文 如今又学文言文

此一时,彼一时。“五四运动”进行文学变革倡导现代文是为了便于当代人更好地学习运用汉语言。此乃大势所趋。古汉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俗话说,时过境迁。如今是现代人的古文学知识基础薄弱,对文言文不易理解“。可见现在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是与时俱进,完全必要,无可厚非的!
发表于 2017-5-8 17: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haer 发表于 2017-5-6 00:42
呵呵 当年胡适为了简单改白话文 如今又学文言文

不错,与时俱进
发表于 2017-5-8 17: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傲雪松 发表于 2017-5-6 21:16
此一时,彼一时。“五四运动”进行文学变革倡导现代文是为了便于当代人更好地学习运用汉语言。此乃大势所 ...

发表于 2017-5-9 21:26:0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傲雪松 发表于 2017-5-6 21:16
此一时,彼一时。“五四运动”进行文学变革倡导现代文是为了便于当代人更好地学习运用汉语言。此乃大势所 ...

中立
发表于 2017-5-10 18: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5-10 18: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5-10 18: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5-10 18: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5-10 18: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5-10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5-10 18: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5-10 18: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5-10 18: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5-10 18: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5-10 18: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5-10 18: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