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胭脂红妆 于 2017-5-18 10:34 编辑
文/胡罡
记得最早的一次到韶山是在我5岁半的时候,是外公带我去的。外公已逝去多年,韶山也已去过不下10次,但心依旧向往之。我在怀疑自己在有意无意间将身体的频带调到了韶山的频带。今年春节前,利用假前的一个双休日在韶山重游了一遍。这一遍是将以前没有到过的、或者匆匆而过的地方再仔仔细细地观看、细细地回味、细细地思考。在毛泽东纪念馆、遗物馆里是最令我震憾的地方。在对毛主席印象的一遍遍加深,对他的家人和乡亲一遍遍地熟悉中,我的心与思维在历史的长河和现今的社会不断地搜索与探寻。革命与牺牲曾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直至中叶的热词,而伴随着这些热词的爱情亦是轰轰烈烈。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斐的诗句是为革命者写的,亦激励着后人为着革命奉献青春、才情与热血,直至生命。 2013年,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单位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其中就包括了毛主席诗词朗诵比赛。我对毛主席诗词非常热爱,几能篇篇成诵。而对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贺新郎·别友》。 在赛前的准备是相当认真的。好不容易在网上找到了朗诵视频,都是名家之作。视频从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中截取了很多片断,再加上名家的朗诵,声、光、色把词中的哀惋与豪放模拟得惟妙惟肖。起初 ,听不出背景音乐是哪首名曲。回环复沓、如泣如诉,漠北风雪、中原春色、塞北牧马、江南耕织通过听觉如历历在眼前,一遍一遍,这不就是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吗?我是真的非常希望能把毛主席的意境和自己当年的心情读出来,但最终没能成功。 虽则朗诵没有成功,但毛主席这首《贺新郎·别友》却深深扎根在了心底。因为它不仅是我从高中时代起熟读且能成诵的毛主席诗词之一,而且我也仿着它写过一首《贺新郎》,自己的这首《贺新郎》不仅结束了我一段美好的情缘,而且也开启了我另一段更加成熟的人生。
可能正应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2002年4月末的一天,下班晚了,正碰上一场春夏之交的大雨,雷声震震、大雨倾盆。本想凭着还是年轻的身板冲回寢室,但雨终究是太大了,肉体原则抗不住自然原则。就躲在路边的一个小岗亭里。眼睛和思维在大雨激起的雨雾中朦胧起来,恍惚有种神的指引带着我又回到了《贺新郎》里。脑袋飞快地翻滚,心潮一浪高过一浪,让我终于在这大雨夜完成了我生平的第一首词。 有着这样的结缘,所以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朗诵毛主席的这首情诗,而没有去选那些豪放的、又易于让声音抑扬顿挫的诗词。其实,读毛主席诗词就是要进入他的境界,用心灵去聆听他,用思维去沟通他,用信念去碰撞他。虽相隔数万重,亦可以在时空的某个点上相逢,让他在我的心底复活。
岁已中年,却仍然如孩童、少年、青年时一般,读到文字激动处、读到情感流淌时,浑身颤栗,热泪盈眶,阵阵凉意从心底油然而出。让悲伤浸润那一段段沧桑的历史,让喜悦感染那一个个复活的灵魂,让历史与现实重叠,让自我身心与高尚人格重叠。正如我在《井岗山游记》中写的那样: 山有灵性,他们挺拔不屈;水有灵性,他们长流不断;翠竹有灵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庐山因匡氏兄弟而成名,“五岳”因“五虎”而晓喻天下,井岗山也因造就了这一代不屈的灵魂而著称于世。 那么,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革命也因有了这样伟大的爱情与牺牲而更加壮怀激烈,这样的爱情与牺牲也正因了这伟大的革命而意义非凡、价值崇高。 [作者简介; 胡罡,罡乃天罡星之意,即北斗星,北斗星为七颗,自以为不能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便退而求其次,取“才高七斗,学富四车”之意,遂自号为“七斗山人”;又号“寒月”,取《红楼梦》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之意,又以其意作“血点辞阙一片月,泪妆阑干数声寒”。1974年5月生于中国锰都湘潭锰矿, 1996年8月16日在湘潭锰矿参加工作2001年6月出走,独步天涯。后有幸考录为公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