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92|回复: 0

[楼市资讯] 商务部:购物中心大量开发 过剩风险正逐步积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4 16: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首要动力地位越来越稳固的背景下,在2015~2016年间却有超过50%的新购物中心项目延期开业超过6个月,这中间暴露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在昨日(6月22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表示,我国实体零售业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而购物中心和便利店是其中发展最快的两种业态。为了如实反映当前市场发展动态,预测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商务部委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编制了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以后每季度首月发布上一季度指数报告。”

过半新项目出现延期开业

据《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以下简称《发展指数》)显示,2016年全国综合指数录得67.2,高出荣枯线17.2。表明整体行业处于健康向上的通道内。

但《发展指数》的另一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中大型购物中心项目数量已超过4000家。但同时在部分城市,购物中心的大量开发已经开始对招商、后期运营产生影响,阶段性的供应过剩风险正逐步积聚。

据专业机构2016年调查显示,2015~2016年间,超过50%的新购物中心项目延期开业超过6个月,项目预租周期也从过去的12~18个月延长至19~24个月。

在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的大环境下,为何购物中心却存在阶段性供应过剩的风险呢?

对此,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购物中心实际上是以商业地产经营为主的,所以购物中心指数更多的是商业地产的景气指数。“通过购物中心入住率、租金等要素的变化,可以判断一个地区零售行业需求是否旺盛。”

“如果购物中心存在供应过剩的风险,至少说明购物中心的数量大于需求。尤其是在消费多元化的时代,线下购物的人群正在递减,客观上也会导致购物中心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赵萍补充说。

孙继文在发布会现场也表示,商务部通过定期发布购物中心发展指数,及时、客观、有效地反映市场变化,为各地政府和各地市场参与主体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提供参考。

购物中心成本压力较大

据《发展指数》内容显示,反映业主对于整体零售业现状信心的宏观市场指标录得65.1,高出荣枯线15.1,表明大部分业主在主观心态上仍对零售和消费市场抱有信心。运营表现指标录得最高分值的89.9,显著高出荣枯线和其他分项指标。

但是,成本控制指标分值录得36.7,低于荣枯线13.3,显示2016年购物中心成本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业主还增加了有助于购物中心运营的投入。其中,有82%的购物中心业主表示追加了大数据及零售新技术方面的投入,超半数的商场追加了营销投入等。

赵萍表示,成本控制得分低,映射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购物方式正在发生改变。“零售商迫于竞争的压力,必须加大对零售技术及营销方面的投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北京市大兴区某购物中心走访时也发现,几乎每一家店铺都配备了无线wifi、支付宝、微信等线上支付方式。部分商铺在互联网平台上仍然支持销售。在赵萍看来,这些新型零售方式和消费体验是导致商家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区域间发展存较大差异

从区域来看,《发展指数》显示,全国7个主要区域综合指数均在荣枯线以上,表明全国购物中心市场发展整体态势较好,但区域间的发展速度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中,华北、华东在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以及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带动下,指数表现领先于其他区域。各区域指数分别为华北(71.2)、华东(69.3)、西北(69.1)、华中(68.8)、华南(66.1)、西南(62.2)和东北(55.4)。

在赵萍看来,购物中心发展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人口流动是密切相关的。“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购物中心的指数相对就高,反之,购物中心发展势头就差一些,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此外,从供需层面来看,并不是购物中心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寻求平衡点。”

从《发展指数》来看,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录得最大涨幅,未来6个月预期指数较现状指数分别上升14.1和9.1;华南主要受惠于广、深两座一线城市;西南地区范围内成渝两地的核心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作者:张怀水)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2017年06月23日)


楼主热帖
[热点资讯] 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减税降费持续显效
[热点资讯] 男子举报湖北一官员与自己妻子有染 当地纪委
[热点资讯] 国际论坛:研究一带一路 发掘共同机遇
[热点资讯] 2020年探测火星,中国肩负了什么任务?院士揭
[热点资讯] 中非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共同倡导“在发展中促
[热点资讯] 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言女孩:用一年时间做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