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045|回复: 0

[国际] 评论:“中资化”的日本家电,还能保持“高端”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 13: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深观察|“中资化”的日本家电,还能保持“高端”吗?)

  6月27日,出席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李克强总理,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消费至关重要。我们将适应消费升级需求,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壮大新兴消费。其实,在多个重要场合李克强总理都在强调消费升级,结合去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高达64.6%的贡献率,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但在微观层面,如何通过消费升级提升社会价值?

  刚刚过去的“618电商节”等反映的一种观念就是:人们似乎在追求品质和品牌的过程中,已经不在意价格是否合理,将高价格的消费等同于消费升级。但问题在于,仅仅消费群体“不在意价格”,并不会带来真正的消费升级。因为升级的不只是消费资金,更多的则是产业的升级、价值的升级。

  中国消费在升级,价格当然选“贵”的,但是,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制造(更多是“中国加工”)的要诀就是“便宜”,这似乎成为中国货的某种基因。这俨然成为一对让人无所适从的矛盾。

  事实上,这种“中国制造PK中国消费升级”的大战,正在上演。去年,以代工闻名的富士康收购日本传统高端电器——夏普,可谓这种矛盾的一个缩影。2016年4月,富士康以3890亿日元(折合35亿美元)收购夏普66%的股份,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首次收购日本知名的家电品牌。这有点像传统故事“卖油郎独占花魁”——老实巴交的“穷苦力”娶了落难的千金小姐。

  之前,富士康一直都在试图摆脱对低利润率的组装业务的依赖,比如,在苹果代工业务中,富士康的利润率仅为3%。而另一方面,夏普是全球液晶专利最多的面板厂,在技术上属于全球领先水平。在白电领域,夏普在空气净化器、冰箱等产品依旧掌握着顶尖的核心技术。在收购一年后,夏普打出了“高贵不贵”的品牌的定位:即,利用富士康的产业链优势,通过提升加工效率和缩减供应链环节,扩充规模量产,在价格上“不贵”,但以核心技术和品牌营销上保持“高贵”。这其实对于夏普转型、富士康升级都是一个挑战。

  中国资本“走出去”很多年了,但是有一个“文化冲突”一直有待解决:很多大家熟悉的国际二三线的奢侈品牌、时尚品牌,其实都被中资收购了(比如Folli Follie、Club Med等),但是,这些海外收购往往保持“低调”,其中就有所谓担心——中资背景影响奢侈品现有的“高端定位”,生怕国内消费者不买账。

  富士康收购夏普,和2011年“海尔收购日本三洋”不同,海尔买断的只是三洋的白色家电,而这次夏普品牌的未来完全掌握在郭台铭手中:中国制造的固有“廉价”印象与洋品牌的“高端”,怎么做到兼容而不是互斥?是达到“高贵不贵”的设定,还是两个都没有满足?

  无独有偶,2016年3月,美的成为东芝家电的绝对控股股东,“汉化版的东芝”也面临这种两难突破。

  说到底,昔日如日中天的日本家电品牌(特别是白色家电)夏普、东芝、索尼等,不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升级,才陷入如今的危机之中,需要美的、富士康等中国资本来当“白衣骑士”。关键问题是,“汉化版”的夏普、东芝、三洋等等,怎么玩转互联网,坐上中国消费升级的快车?

  之前海尔等家电,已经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慧工厂”,实现价值创造者与价值消费者的信息直连,减少中间环节,促进按需定产,玩出互联网+的新玩法。富士康于夏普、美的于东芝,怎么在先进制造业的平台上,完成制造、品牌的两重升级,让中国制造摆脱“便宜”的刻板印象,也让被中资收购的日本家电品牌的“高端”能跟上中国的消费升级?这依然是挑战。中国消费者心理接受“中资化”的日本家电,也需要一个转换。

来源:澎湃新闻网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创卫进行时丨我们在行动
[城事报料] 创卫随手拍丨市区交通环境越来越好 城市环境
[热点资讯] 经济日报:“转贷款”如何降低小微融资成本
[热点资讯] 杭州多部门紧急开展暑期“留守儿童”安全隐患
[热点资讯] 倾力帮扶革命老区群众“拔穷根”
[热点资讯] 发泄情绪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