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场盛大婚礼的邀约,每一个白胖婴儿的出现,每一句有意无意的问候,都将构成路阿姨生活中的一个个梦魇。
“如果他是一个女孩子,那该多好啊!”路阿姨隔着桌子,坐在我对面,在听了我对至杰伴侣的描述后,禁不住感慨起来。
至杰是我六年中学的同学,也是路阿姨引以为傲的儿子。在发出这句感慨之前,路阿姨的眼睛里一直含着泪水,她不止一次说道:“在我心目中,至杰一直都是非常优秀的”。
我知道,当至杰向她出柜的那一刻,她的世界崩塌了。多年来,如果说她的生命一直都在闪耀光芒,那就是因为她的肉体躯壳内,嵌着至杰这样一个令她骄傲的儿子。
从小到大,路阿姨一直以儿子为荣。在小学时,至杰就是班里成绩拔尖的孩子。进入初中,在我印象中,我考试成绩从未超过他。而在外人看来,我好歹也算一个优等生。初中考高中,至杰更是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轻松考入县一中。
与中国的很多地方相似,在老家县城,县一中的地位非常高。某种程度上,考上一中比考上名牌大学还要受人瞩目。而考上一中的孩子,也成为各家各户攀比的核武器。当年,如果一个领导干部的子女没有考上一中,这意味着一种巨大的耻辱。即便是领导的下属,也就有了资格在背后对领导指指点点。
我跟至杰参加一起中考的那一年,至杰的成绩超过一中录取分数线33分,可谓遥遥领先。即使在高手如云的一中,至杰刚进校的学号也排在班级前10名。所以,在极度单一化的竞争体系中,至杰给路阿姨赚足了面子。
而作为县城里的社交达人,路阿姨比一般人更讲求面子。至杰的争气,满足了她的要求。而且,除了成绩好,处于青春期的至杰身体挺拔,个子接近1米8,加上性格文气,完全就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或许,那也是路阿姨一生中最得意的一段时期。
至杰上高中后,学习成绩有所下滑。他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但至杰是一个很好学的孩子,或者更精准地说,他是一个非常适应考试选拔的学生。所以,本科毕业之后,他坚持了两年,最终考上了一所211院校的研究生。
没有学术理想的他,在研一时就开始做兼职。但在路阿姨看来,这恰恰是上进的表现。直至研究生毕业,凭借早期的“占坑”行为,他在竞争激烈的上海谋得了一个不错的职位,虽然收入不高,但社会地位亦不低。
至杰投身在艺术界,所以,总有机会接触到各类名人大咖。依托上海这样一个不断崛起的国际化大都市,至杰获得的机会很多。出访美国,出差日本,不在音乐厅观摩小提琴演奏,就在酒会上觥筹交错,至杰的朋友圈变得越来越文艺,也越来越高大上。
这一点,路阿姨自然感受得出。所以,即使儿子的收入在上海绝对称不上高,但儿子给自己赚到的面子,却一点都不比当年少。在县城中年人针对子女工作的攀比如滚滚洪流,但路阿姨岿然不动。
所以,当路阿姨带着愤愤的语气责备至杰的伴侣时,我相信这是她的有感而发。因为她已经深深地陷入,以儿子为傲的情绪旋涡之中了。
面对路阿姨对至杰伴侣的苛责,我随即做了一些澄清:“我见过他,比至杰还要高,长得也很帅,名牌学校毕业,收入比至杰高一倍呢!”我接着又说,“我估计在上海,追求他的女生可比追求至杰的要更多。”
听了我的话,路阿姨这才感慨道:“如果他是一个女孩子,那该多好啊!”在路阿姨看来,两个这么优秀的人,为什么都是男的,这令他不解、痛苦。
二
我跟路阿姨的碰面,是一个多月前定下的。5月末的一天,路阿姨在微信上急匆匆地加我好友,又带着不容拒绝的语气恳求我,一定要在回老家之后跟他聊聊。很快,我便知道,那是至杰正式向她出柜之后,她所做出的反应。
早在至杰向路阿姨坦露心迹之前,他的伴侣已经获得了家人的接纳和支持。在今年春节假期,至杰与他更是回了一趟他的老家。从至杰的表述来看,对方的家长对他们送上了祝福。以致于他们对彼此定下终身的决定更加坚定,还有了赴海外领取证件的计划。正在受到了伴侣家庭的这一鼓舞,至杰才决定鼓起勇气,向母亲出柜,希望可以获得她的理解。
事实上,路阿姨对儿子是同性恋这一点,并非没有一点怀疑,作为县城子女成就攀比锦标赛中的常胜将军,在获得别人艳羡的目光之后,很快就会收到女方家长的相亲邀约。起初,这让路阿姨很是兴奋,当她筛选女方及其家庭时,拥有的是一种帝王就寝前翻牌的快感吧。
但渐渐的,至杰的冷漠让她十分不解、生气。在一次有着双方家长一同参加的相亲聚会中,至杰的敷衍了事让饭局显得格外尴尬。在路阿姨看来,女方同样在上海,比至杰小5岁,而且在攀比体系中,女方有着与至杰相似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女方对至杰十分抱有好感。但是,至杰并不买账。回到上海之后,他压根儿就没跟对方见面,只是邮寄了两张音乐会的门票以作回礼。为此,路阿姨又生气,又得跟人家赔不是。
刚从学校毕业那两年,至杰没有女朋友,过年回家,也是孑然一身。但那会儿,他主要被说成“要求高”。过了几年,路阿姨有些忍不住了。她不止一次地向至杰下通牒:“今年过年必须要带女孩子回家!”结果却让她一次又一次失望。渐渐的,她似乎感知到了什么,但她并不了解同性恋确切的情况。况且,从心理层面,她更不愿意承认那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
所以,当至杰跟他坦白之后,她接受不了,也想不通。她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于是,他想到了我。在她看来,我也许可以帮她。我跟至杰是十多年的好朋友,学生时代就经常往她家跑。上了大学、工作了之后,每次回家也会更至杰见面。
我跟路阿姨的关系也不错,说来也巧,每次回家,必定会在街上遇见路阿姨。每次遇见,路阿姨总是一幅热情洋溢的样子。此外,在路阿姨看来,我好歹在外工作,懂的也算比较多,找我来了解情况,一起想办法,应该是现阶段最合适的了。
路阿姨加我微信之后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一定要救救至杰,我觉得他要完蛋了”。之后,她又问我什么时候回老家,让我一定要联系她,一定要跟她好好谈谈怎么救至杰。对于充当路阿姨和至杰的沟通中介这一任务,我既觉得义不容辞,也觉得难以推辞。仅隔了一天,我就写了一篇《如何拯救至杰》的长文,打算发给路阿姨。
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向路阿姨介绍同性恋的基本概况、历史,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同性恋的看法和法律修订过程。从苹果公司CEO库克到卢森堡首相贝特尔,我还列举了同性恋各类政要名流。说一千道一万,目的无非就是一个,我想告诉路阿姨:同性恋不是病。
文章先发给了至杰,除了表达惊讶和感谢之情外,他没有提出任何修改建议,随即转发给了路阿姨。转发之前,我当然知道一篇科普文章改变不了什么。但路阿姨的冷漠,还是让我有些失望,改变远比我想象得要艰难得多。
三
7月初,我带着妻儿回老家探亲,联系了路阿姨见面聊。面聊约在镇上的一家老牌西餐厅。化着浓妆的路阿姨很是热情,引我到了一个小包厢,然后告诉我,店老板是她的小姐妹,让我随便点。在县城,路阿姨人脉深广、左右逢源,一次小小的见面,也能让我有所见识。也因此,她这样的人,因为太多人给她面子,自己也就变得更要面子。
在聊天中,我发现路阿姨的思路非常清晰,她明白自己的局限,更明白县城的局限。面对儿子的出柜,她一度十分惊恐,甚至想过把儿子从上海叫回来,锁在家里,不让他出门。“我可以养他!”
那一刻,路阿姨把至杰当成了结结实实的病人,她觉得至杰需要被控制起来。她渴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在过去的乡村,如果一户人家出现了一个“不正常的人”,那么那个人就会被锁在家里。在面对同性恋这种自己根本无法理解的事物,作为50后的路阿姨,很习惯追溯过去,试图从传统社会中寻找解决之道。
但当她也很明白,时过境迁,锁在家里根本不可能了。如果逼急了,自己失去的就不是面子,而是儿子。作为母亲,她更在意的是儿子的性命,所以她说,自己只能后退。
直到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路阿姨找我面聊,并不是真的要我帮忙拯救她儿子,而是要我做一个传话者,重新确立至杰和家庭的关系边界。她说她同意至杰在上海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路阿姨让我传的话大概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不可以带“那个人”回家乡,即使回来了,也不可以像之前那样带回家住。也不可以带他到大家庭来,不可以扩大出柜的范围;第二,至杰需要跟他的父亲做沟通,路阿姨认为自己做不了这件事,必须至杰亲自解决。
路阿姨是实际上的一家之主,但遇见这种“危机”,她也无法对丈夫继续施展“淫威”了。客观来说,路阿姨的要求并不过分,甚至可以说很宽容。但无论是严苛还是宽容,路阿姨都意识到自己与儿子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看得出来,路阿姨对儿子的感情极深,但儿子在婚姻层面的不确定性,使得她开始重新思考一些事情。例如,至杰曾有在上海买房的打算,作为父母,本愿意倾囊相助,但现在儿子找了一个男人过日子,她不得不考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
我把两点要求传达给了至杰,至杰欣然应允。我们都明白,父母有父母的难处,家乡有家乡的规则。也许只有在上海,远离了父母,远离了家乡,他才能享受某些特定的“自由”。
接下来事情将会如何发展,我们都无法预料。在这场由路阿姨发起的“拯救至杰”的行动中,其实最需要拯救的人是路阿姨自己。无奈选择后退的路阿姨,传递给儿子的两点要求只是权宜之计,但她在县城所面临危机本身,并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缓解。
在可预见的未来,路阿姨一定会因至杰婚事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每一场盛大婚礼的邀约,每一个白胖婴儿的出现,每一句有意无意的问候,都将构成路阿姨生活中的一个个梦魇。她将如何排解、分离、消除这些压力,她能否扛过这段时期,至杰很是忧心。
但这就是生活,观念的框架已经把人锁死。路阿姨无法解开枷锁,也难以逃离县城的人际关系网;至杰已经无法回到家乡,每一次回去,都是个匆匆过客,只有上海,才是他的栖息之地。他们俩,谁也救不了谁,谁都只能依靠自己,把生活过下去。
(作者注:文中的至杰、路阿姨均为化名,故事发表已经取得相关人士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