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岁的陈玉峰最近开始琢磨买房的事儿。因为,他成了“新北京人”。4月初,北京市新出台的“共有产权房”政策中,有了专门配给“新北京人”的房源。
几乎在同一时间,石家庄小伙儿秦俭和爱人“摇上”了燕保·高米店家园的公租房。如今,他们已告别了合租生涯,有了自己的50多平方米。虽然是租的,但是有了独立的空间,再也不用担心房东随意涨价,或是在一个偌大的城市辗转流离。
类似的变化也在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发生。虽然房价依然冰冷,但这些城市的温度却在增加。
5年来,政府调控楼市的思路一直在变,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条主线却日渐清晰。
今年3月,北京推出“3·17”新政——“史上最严”的限购政策。多地随后响应,抑制住房市场过度投机的战役全面打响。
与此同时,租房市场的规范发展也在提速。今年5月,住建部向社会公布《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7月,上海从供给端发力,公开出让位于浦东新区张江南区和嘉定区嘉定新城两幅租赁住房用地,提供1897套房源,明确“只租不售”。广州明确保障“租购同权”,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
租房市场的变化,让年轻人看到希望。长租**把出租房进行改造,让年轻人可以住在相对稳定并有时尚感的公寓里。成都的张励凡说,“以前房租都是押一付三,现在有的公寓可以月付,帮年轻人减压。”
在北京5年,陈玉峰搬了3次家,现在他也住进了长租公寓。“合同里不会藏猫腻,而且装修环境比较好,省心。”
怎么能让年轻人在租房上负担小一点、保障多一些?一些城市不仅出台政策,甚至给出了真金白银。2016年,深圳市面向落户本市的归国留学人员提供租房和生活补贴。
陈漫(化名)和男友开始心动。回国后,他们在深圳市罗湖区租了个一室一厅的房子,月租金3500元。有了政府补贴,房租不会成为太大压力。
建设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政策接踵而来。
8月,国家确定在北京、上海、沈阳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并制定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这意味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将可以入市,可租房源的供应有望大幅增长。
虽然政策的见效、租赁住房供应的增加,还有待时日,但一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憧憬。“不管是租购同权、还是共有产权,都需要更多的细化和保障”,在北京学习工作十多年的付强,期待这些实惠,能真正落地。
(出处:北京青年报 2017年09月2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