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165|回复: 0

[汕尾当代名人] 爱国华侨 民盟贤达 —— 记首届全国政协委员海丰籍先贤戴子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07: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你隔壁班的同学 于 2017-11-13 08:00 编辑

民盟贤达 —— 记首届全国政协委员海丰籍先贤戴子良


爱国华侨 民盟贤达 —— 记首届全国政协委员海丰籍先贤戴子良


戴子良,海丰县西坑林场羊角輋村人。祖籍、祠堂在海丰县黄羌石山村委排仔面村,香火亦安置在排仔面村祠堂。爱国华侨 民盟贤达,首届全国政协委员。



□汕尾日报记者 沈洛羊


近日 ,记者在海丰县黄羌镇采访时,曾和黄羌中学原校长戴锦波、双圳小学校长戴镜兵交谈,说起了海丰县西坑先贤戴子良,他是首届全国政协委员,一个不应该被本地志书所忽略的人物。


戴子良,海丰县西坑人。早年赴马来亚、新加坡谋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马来亚柔佛、赖英两埠华侨筹赈会主席。期间,曾组建南洋惠侨救乡会、东江华侨服务团,支持祖国抗战。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柔佛民盟副主席。1949年回国,历任国家侨委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侨委副主任、民盟南方总支部副主任兼海外委员会主任,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据戴锦波介绍,为了解家乡这位先贤的事迹,他曾经在省档案馆找到1951年12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面刊登了戴子良逝世的消息,其中提到“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已于今日致电戴子良委员家属吊唁。”而当时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广东省政府第一副主席方方是戴子良治丧委员会主任。戴锦波还在广州银河墓园找到戴子良的坟墓,其墓联为“寄游海外奔走呼号热爱祖国,驰驱南北鞠躬尽瘁服务人民。”


戴锦波介绍,戴子良氏不但是爱国的典范,同时也是热爱家乡的殷殷赤子。1939年,戴氏曾专程回到西坑,看望族人,并捐巨资兴建宗祠。


一.身在南洋,心系祖国


早年的戴子良,适逢国家积贫积弱,为列强所欺凌。和当时许多找不到生活出路的人一样,他“下南洋”前往马来亚居銮埠橡胶种植园打工。由于他勤劳守信,深得包工头的重用,不久承包橡胶园的除草项目,赚了一些钱。此后,他转向经商,往返柔佛、新加坡等地,经过多年经营,成为居銮、赖英两埠首富。


戴氏人缘好,除与上、中层人士有来往外,也经常接济初抵马来亚的侨胞,大力资助华工治病、回国或安葬,深得侨胞爱戴,被选为柔佛州居銮埠客属惠州会馆馆长。还曾被推举为育英小学董事长、古莱和新加坡惠州会馆主席等。

戴氏身在南洋、心系祖国。当年孙中山在南洋募款发动革命,他带头捐款并在华侨中发动捐款达1500叻币予以资助。1921年,戴氏集资20余万叻币资助广东革命政府。1926年,国共合作出师北伐,戴氏参与组织柔佛州“北伐后援会”,动员华侨100多人回国参加叶挺的独立团,动员华侨捐助军饷100万叻币。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到居銮市避难,在戴氏家居留十余天;后戴氏资助叶挺前往峩兰州惠州会馆,转道前往日本。大革命失败后,戴氏接待安置了一大批到马来亚避难的共产党员。1928年1月,戴氏代表柔佛州客属会馆发出《讨蒋通电》,痛斥蒋介石背叛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激起南洋华侨的反蒋怒潮。


二. 寄游海外,奔走呼号


1937年芦沟桥事变发生后,时任新加坡惠州会馆主席的戴氏决定成立惠州华侨抗日后援会,戴氏任会长,动员侨胞抗战救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发动惠属同仁捐献20万叻币支援新四军。1938年10月,戴氏被推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总会常务委员,在马来亚各地募集巨款和大批衣物支援祖国人民抗日。


1939年10月,日军侵占惠州,大批难民流落香港新界。消息传到马来亚后,邑侨震惊。戴氏与黄伯才、黄适安和官文森等在吉隆坡发起组织英荷两属惠州同侨救乡会,发动同侨捐款救济难民,还参与组织华侨回乡服务团,回东江参加抗战。


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马来亚,戴氏把自己在赖英和古莱两间当地最大的京果大商场所有的粮油、果品、百货散发给贫苦侨胞,受到侨胞的赞扬。他还与抗日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发动华侨筹募药品、粮食等物资,接济当地抗日游击队。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戴氏因支援抗日有功,曾出任民主力量组织的柔佛州人民委员会副主任。接着,又将居銮、赖英两地代理英商烟、酒、饼干的两间大商场歇业,腾出更多的精力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奔走鼓呼。


英国重返马来亚后,戴氏受到民主思潮影响,在侨界中为建立民主联合组织奔走。次年,他在吉隆坡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负责筹建柔佛州分部,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南方总支部柔佛州分部主任委员。


三.驰驱南北,鞠躬尽瘁

1946年春,蒋介石发动内战,戴氏向祖国发出通电,呼吁反对内战,要求张发奎“立即停止进攻东江的爱国的中共军队。”“停止进攻家乡。稍留百姓残命,以慰侨情”。同时还组织救济乡灾委员会,发动南洋各地华侨捐款,购买暹罗米4万吨运回东江,救济遇到大旱处于饥荒状态的饥民。


1946年11月12日,国民党政府召开第六次国民大会指定戴氏为国大代表,几次电召戴氏回国参加大会。戴氏毅然拒绝,他发表书面声明:“没有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参加的大会,我决不能出席”。震动马来亚侨界。


1948年,革命形势逐渐明朗,戴氏由新加坡前往香港,拜访了宋庆龄,并参与了中共在港营救文化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的活动。


1949年9月,戴氏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首届全国政协委员。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爱国华侨 民盟贤达 —— 记首届全国政协委员
[文化天地] 记海丰县第一等红色革命根据地——黄羌石山村
[文化天地] 老人讲丨人生无影迹
[文化天地] 捉笋虫的趣事
[文化天地] 隔壁咸菜香
[文化天地] 清明节“打醮旺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