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121|回复: 1

[民生] 课外班花掉全家一半收入!四部门紧急出手,收紧课外培训乱象的“缰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7 17: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加“占坑班”以得到好中学的录取机会,校外培训机构竞赛成绩成为升学“敲门砖”,学校老师引导学生参加校外培训……针对种种教育怪象,教育部提出“十个严禁”底线要求,并联合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严格的禁令能否让疯狂的校外培训回到正轨?

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

对此,国家对校外教育培训乱象重拳出击!

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下发《通知》,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坚决治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六类突出问题。

敲黑板!四部门重拳出击校外培训 聚焦六大乱象

《通知》具体治理任务是什么?治理工作如何分工?小编一一给您划重点↓↓

一是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

二是对无证无照(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机构,指导其依法依规办理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责令其停止办学。

三是对无证有照的,指导其依法依规办证。

四是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学科)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五是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六是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专项治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集中整改,于2018年底前完成;第三阶段,专项督促和检查,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据悉,与专项治理同步,教育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订促进校外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意见,就设置标准、审批登记、培训内容、日常监管等作出明确规定,部署各地结合实际,加快构建良好教育培训秩序。

专项治理行动力求解决哪些突出问题?如何确保顺利实施?教育部等四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这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建立黑白名单制度

这次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将分三个阶段进行,同时,将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


预计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专项治理:
第一阶段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 中小学校全面普查登记每一名学生报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况;

第二阶段,集中整改,于2018年底前完成;

第三阶段,专项督促和检查, 建立黑白名单制度。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白名单》,公布无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建立《黑名单》,公布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


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联合对各省区市、各省区市组织对地市县的工作成效抽查检查,计划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然而,校外培训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

为迅速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依法维护学生权益,坚决治理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行为,推动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专项治理行动力求解决哪些突出问题?

答:专项治理行动聚焦六类不规范行为,办学隐患和办学内涵兼治,校外培训和校内教育教学行为兼治,通过打“组合拳”系统解决问题。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

一是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把确保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指导其依法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安置参加培训的学生。对虽领取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尚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具备办证条件的,要指导其办证;对不具备办证条件的,要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

二是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把减轻学生校外负担放在最突出位置。


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有关人员责任。


三是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把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

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存在的“非零起点教学”行为,严厉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坚决查处个别在职中小学校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依法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 俞伟跃:我们管两头,第一头你培训机构里头的培训班次、内容,招生的对象,上课的时间,我们的要求,所在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第二头,我们管住学校的招生,就是说你解决不能把这些培训结果,等级考试等等有关内容作为我们招生的依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 吕玉刚:我们这次特别强调,你不论是什么,内容要审核,如果认为你这个班次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不符合教育大纲的要求,那这个班次就不用有,就不能办。


新闻链接:课外班花掉全家一半收入!补课老师年收入200多万,家长陪课连奶茶都舍不得喝……


“家里没个上学的,根本不知道现在补课有多贵!”“听说补课花了这么多钱,别人都不相信,不理解。”不少家长谈到补课费就开始激动。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校外补课,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校外课业负担,更成为不少家庭日渐沉重的经济负担。

补课费已成家庭沉重开支

“现在补课费用越来越高,家长很无奈,既觉得难以承受,又感觉不得不接受。”上海市人大代表马瑜说,“很多补课都是超前学,‘早学几年、多学几遍’。”

在上海市两会上,和马瑜有类似感受的代表委员不在少数。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飞康在建议中写到:“每个孩子每月课外补习、培训等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这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怎么承受得了?”

“年轻时不理解为什么孩子要花这么多钱,自从补课后才明白。”儿子就读高一的胡女士告诉半月谈记者,“一对三补数学或英语两个半小时至少1000元,大课200多元,每个月都要上万的补课费。”她说,一开始在陪孩子补课间隙还去咖啡馆坐坐,后来变成连杯奶茶也舍不得喝。“我和孩子爸爸都精简了自己的开销,全力以赴供孩子。”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相比以传统升学为目标的补课,以出国留学等为目标的补课费用更是惊人。“送孩子赴美上高中,她花了数百万”,一张网络流传的由“Steve妈妈”提供的图表显示,仅孩子出国前参加英语培训(一对一外教辅导)一项的费用就高达85万元,还不算培养冰球等所谓与国际接轨的爱好的花费。

教育机构教师特别是“名师”水涨船高的收入,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培训机构的丰厚利润。诸葛学堂发布的一则“征婚!大语文老师!年收入155-240万!高!富!帅”的帖子显示,这位老师税后年薪超过百万元,还不包括任何期权、股权及奖金等,令人瞠目。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说,虽然存在地域、城市差异,但是“补习家教费用”在家庭开支中的份额攀升已非常普遍、值得关注。民进上海市委今年的一份提案显示,通过对部分上海中小学家长的问卷调查,有84.15%的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

有盲目有无奈,门门要补价格不菲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除了数学、英语撑起补课大梁,如今的补课门类丰富多样,几乎每门功课都有庞大的补课群体,积少成多,在分割孩子空暇时间的同时,更为家庭经济负担层层加码。

沈阳的张女士最近给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报了一个国学班。学费一年1.6万元,一次性交清,每周两个半小时,如果因自身原因缺课费用不退。张女士说,现在“国学热”,这个班在沈阳小有名气,尽管费用昂贵,家长还是趋之若鹜,托了人,还得通过入门考试才报上了名。除了国学,周末、假期的补课内容还包括奥数、英语、声乐、美术、羽毛球……每年各种补课费用约6万元。

根据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统计,2016年沈阳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7444元,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仅补课费就相当于当地一个成人的年收入。

四部门整治,能否收紧疯狂校外培训的“缰绳”?


对此事,新华网认为,
家长送孩子上培训班就是因为“班里的孩子们都在上”。前排观众站起来,后排观众也只好被迫起立,最后形成了全场观众都站着看戏的“剧场效应”。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以外,还要从学校内部着手,斩断校外培训和中小学校招生、分班等挂钩的因果关系,从源头遏制培训热。

《楚天都市报》也提醒说,
有些培训机构是由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这不仅让培训机构有了商业企业性质,还造成了“表面上多头管理、实际上无人管理”的局面。文章建议,教育、工商部门一定要履行监管职能,鼓励教育评估组织参与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最好能建立联网的校外培训机构信用信息系统及统一数据库、查询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给疯狂的校外培训机构套上“紧箍咒”。


楼主热帖
[热点资讯] 河北将构建信用信息“一张网”
[热点资讯] 揭秘微整形速成班:学员互扎致出血 禁药假证
[热点资讯] 教育部:职业院校奖助学金向艰苦专业倾斜
[热点资讯] 央视国际诉直播平台擅转奥运赛事案一审结果引
[热点资讯] 南方地区迎降水天气 江南大部地区有大到暴雨
[热点资讯] 分红式扶贫:警惕结了“富果”未除“穷根”

发表于 2018-2-27 17: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