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2061|回复: 0

[论汕尾] 建设农村产业加工集聚特区 把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方向再次瞄向广大农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1 19: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jpg

建设农村产业加工集聚特区把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方向再次瞄向广大农村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上的发言

全国人大代表  李秉记
(2017年3月)

各位领导、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觉得报告很实在,突出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总理所作的报告我完全赞同。特别是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而具体地部署,呼应了十九大精神和今年中央一号文要求,非常及时和必要。下面,我就乡村振兴问题谈几点建议:

       一、新时代呼唤我们必须再次将经济增长的主方向瞄向广大农村

       十九大我们向全世界宣告已经迈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今天的改革,必须面对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哪些问题最为尖锐就改革哪里。无庸讳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短板仍然在农村,因而我们深化改革的主战场必然还是在广大农村。从经济发展看,我国过去主要靠按劳动力、土地、货币、基础设施等要素投放推动经济增长,这种要素投放的模式现在不可持续了。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之一。另一个方向就是调整空间布局,把目光再次瞄向广大农村,在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必将催生出经济增长的强劲内生动力。我们要始终依据农民占我国绝大多数这个最大的国情,而且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农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就必须重装出发,再次从农村起航,象改革开放初期一样,从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问题开始。从这个角度看,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仅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应站在全局高度,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予以大力推动。

       二、农村产业化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我国通过精准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广大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网传的一种现象不容忽视:“有住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买不起住房”、“回不去的故乡,找不到的乡愁”。当前,我国不少乡村建得很漂亮,可惜相当部分成为“空心村”,留在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据了解,不但是内地,就是发达的沿海粤东某村,登记人口近3000人,常住人口不足400人,小学5名老教师教着20名学生。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农村产业不旺,劳动力只好外出到城里谋生。各地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也因为没有产业支撑,有的沦为“鬼城”。 我认为,新城镇“物”的建设是基础,“人”的就业才是保障,解决就业还是要农村产业化。农民在当地难就业,必然出现大量务工人员拥入城市,不仅给城市管理带来新压力,更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子女培养问题。这是农村稳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包产到户、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到1995年乡镇企业创造国民经济的50%,当时农村工业化的兴起,解决了农民的就业与增收,农村稳定得到巩固,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培育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实现国家改革开放后经济的第一次腾飞,现在一些世界500强、国家500强企业大都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进入新时代,要让农村生机再现,农村产业化是必由之路。我们还是要借鉴改革开放之初大办乡镇企业的经验,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但与过去的“村村冒烟”不同的是,站在新起点的农村产业不宜遍地开花、盲目上马。建议国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农产品原材料充足、富有特色的县级以下中心镇,统筹规划一批涉农产业加工集聚区,如同农村“特区”,通过政策引导(建议参照国家西部政策,尤其在税收、劳动力“五险一金”、入园条件和园区企业上市门槛方面,国家相关部委可在调研基础上出台相应优惠措施),促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业带头人进涉农产业集聚区,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手工业等农业特色产业,确保入园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以此与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相衔接,并与城市转型发展的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构建和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培育国内消费市场,拉动内需,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尽管这种投入在短期内可能不如在城市效益高,但其社会效益和长期生命力肯定会更好,尤其对有劳动力的困难户来说,就是“造血式”扶贫。可以说,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农村贫困户能否不返贫,就看农村人口能不能就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不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房子、街道建得再漂亮,如果没有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就业的产业,都会闲置。

  三、惠农政策关键在落实

       我国已连续15年的中央一号文是关于 “三农”的,应该说相关惠农政策已有不少,现在的关键在落实。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很有前瞻性,相关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建议以狠抓这一文件的落实为抓手,成立专项督查工作小组,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持续跟进,不达效果不收兵,在没有特别重大的情况变化下,至少3-5年内不再考虑出台新的中央一号涉农文件。这一方面是确保中央一号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是之前的涉农文件前一年的还没执行到位,第二年的涉农一号文件又来了,让基层应接不暇,使文件执行力大打折扣。在政策的落实中,尤其要落实对农村产业化的扶持:

       一是财政投入方面,保持扶持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把“四好农村路”等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市、县、镇财政支持范围,为农村产业化提供前提保障。

       二是涉农补助方面,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产业化。今年2月由财政部牵头计划筹资500亿元筹建中国农垦产业发展基金就是一个好的开头。下来,希望能充分发挥好这一基金的作用,把重点放在扶持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建设一批现代特色或农村产业集聚特区上,努力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造特色镇、特色村。同时,建议还要设立农村创业基金,扶持农村创业创新发展。

       三是降成本方面,下大决心减免相关费用。尤其是农村产业集聚特区内所需厂房、用水、用能、网络等软硬件设施要按涉农政策给予适当优惠。据了解,目前各地建立的冷链,普遍面临电费太高问题,建议能按农用电价给予扶持。

       四、真正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杠杆”作用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涉农融资渠道总的来说还比较畅通。根据公开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项贷款129万亿,涉农贷款30.95万亿,占比近24%,农户贷款8.11万亿。据了解,目前农发行有员工5万多人,31个省级分行、339多个二级分行和1816个县域营业机构,2016年累计贷款1.77万亿元、贷款余额4.1万亿元,2017年累放贷款1.56万亿元、贷款余额4.68万亿,贷款额仅为涉农贷款的15%左右,且基本上粮棉油收购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就更少了。可见政策性银行对涉农产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大,发挥的“杠杆”作用不明显,作为一项小业务,完全可以通过委托农业银行或农信社去做。为发挥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作用,建议进行深化改革:一是充分发挥农发行5万多懂涉农政策人员的作用,将原来主要服务于“棉、粮、油”的业务向涉农业务全覆盖;二是将政策性银行改为涉农专业准政策性银行,但又不按商业银行进行考核,即不以盈利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要以支持帮扶了多少困难户、支持了多少农村产业集聚特区产业、解决了多少农村就业等为考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汕尾市市场监管局关于户外商业广告合规发布的
[城事报料] 火情通报
[城事报料] 情况通报:城区红海西路发生一起持刀伤人事件
[城事报料] 拟作出行政处罚!陆丰交警发出公告……
[城事报料] 黑猫警长、麦子爷爷、年画娃娃,都为这项工作
[城事报料] 2024年度汕尾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缴费指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