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为:警方现场勘查;检察官提审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现场指认;警方查获的吸毒工具;警方查获的毒品
从吸毒到贩毒,一年多的时间,刘锋编织了一张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贩毒网,北至黑龙江、吉林,南至广东、广西,西至新疆,东至山东、江苏,遍及17个省市,共购买、贩卖冰毒3500余克,涉案犯罪嫌疑人达48名。
2018年5月11日,山东省潍坊市检察院以涉嫌贩卖毒品罪对刘锋等人提起公诉。
毒品运输网的编织者
2017年春节刚过,在山东省安丘市的一家快递代理点,店主王建正热情地招呼顾客,“来了鞠大哥,这次要发啥货?”“两个剃须刀,发到黑龙江。”40多岁的“鞠大哥”熟练地写起发货地址。
一个星期后,与安丘市紧邻的诸城市贾悦镇一家快递投递点内,还是这位“鞠大哥”在忙着取快递。但这次他改了姓,由“鞠大哥”变成“刘大哥”。“刘大哥,又来取快递啊?”店主张凤对经常来取快递的“刘大哥”印象深刻。这位“刘大哥”是本地人,面相老实忠厚,话不多,张凤对他频繁收发货一直很好奇。
从2016年底开始,一些快递包裹陆续从四川、广东等外省邮寄过来送交“刘大哥”,他又将大量包裹发到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浙江等外省和山东省内的青岛、济宁、临沂、潍坊等地。快递单上填写的都是小音响、耳机、剃须刀等物件。
“不知这位刘大哥干的是啥生意,业务量这么大?”张凤心想。
同样感到好奇的还有当地几位出租车司机。2017年3月至5月,贾悦镇出租车司机张吉从“刘大哥”这里接到5单生意。第一次是把“刘大哥”的快件送到青岛,接下来的4次是按“刘大哥”要求,先去快递点取快件,然后拉着快件去指定地点交给“刘大哥”。“有一次送完东西刚过半小时,他又拿出两个礼盒让我送到青岛,感觉他业务挺忙的。”张吉回忆说。
2017年5月10日,张吉开车送“刘大哥”去了山东临沂,此后就再没见过他。5月14日,“刘大哥”在临沂被公安机关抓获。警方从他裤子右侧口袋内搜出一些白色颗粒状物品,经检验其中含有甲基苯丙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冰毒”。
原来,“刘大哥”刘锋,是一个庞大毒品运输网的编织者。
视频直播吸毒才能入群
刘锋,无业人员。2016年清明节过后,他多次购买冰毒供自己吸食,从中嗅到“商机”,萌发了“低买高卖挣差价”的念头,在“以贩养吸”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从外省两名毒贩手中,刘锋以较低的价格陆续购买了大批量毒品,又通过吸毒后认识的“朋友”加入一个特殊的QQ群,开始在互联网上构建自己的贩毒网络。
这个看似平常的QQ群有着很高的入群门槛。为逃避警方打击,每个申请进群的人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核:须有群内成员做介绍人,且新人必须通过视频实时直播吸毒过程,以证明自己吸毒。过了这两关,才能顺利入群。群里的涉毒人员除联系交易毒品外,还经常交流讨论吸毒体验。
在这个“瘾君子”群里,刘锋如鱼得水。他通过QQ认识“新朋友”,加对方QQ好友或微信好友,然后在线沟通,商量好价格、数量等,再根据地址和联系方式向对方出售冰毒,最后将对方发展成下线。
刘锋在群里给自己取名“老一”,他的自我定位就是群里的“一哥”。在贩毒圈内,刘锋很讲江湖义气,从不卖“假货”,还经常免费提供冰毒给好友吸食,人望颇高。看到自己的“威望”与日俱增,慕名来求购毒品的人越来越多,刘锋感到有些飘飘然。
1975年出生的山东青岛人杜高,是刘锋发展的下线之一。2017年3月15日,刘锋通过投送快递和直接让出租车司机送货的方式,将毒品卖给杜高。杜高不仅自己吸食,还加价卖给其他6个人。
在刘锋的下线中,很多人都有和毒品接触的前科。辽宁的钱丽第一次接触毒品是吸毒,被当地公安机关处以行政罚款,第二次是非法持有毒品,第三次是“没忍住”又吸,从此走上购买、贩卖之路。
刘锋还通过“玩群”寻觅“知音”。1994年出生的张娜就是通过“玩群”认识了比她大将近20岁的刘锋。两人关系进展很快,张娜从广东来到山东诸城与刘锋同居。张娜平常也吸食冰毒,认识一些“毒友”,居间介绍深圳的李某从刘锋处购买冰毒20克。后来她自己也在群里认识了四川成都的唐某,通过唐某卖给浙江宁波的万某30克冰毒。
刘锋的贩毒网络从上线到下线、从线上到线下,越铺越大。
“喊麦”主播的另类人生
刘锋在吸毒贩毒圈子里“吃得很开”,但在同村人眼中,却是一个不安于现状、总想折腾又屡战屡败的失意者。
第一次被判刑,是刘锋人生的分水岭。初中毕业后,他不满足于一亩三分地的务农生活,卖过药、开过迪厅,生意做一样赔一样。1991年,刘锋因犯抢劫罪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出狱后到再次案发,刘锋一直没有固定工作。
2016年,网络主播时髦起来,刘锋开始在某直播平台当起“喊麦”的主播。40出头的他已经不是“小鲜肉”,又相貌平平,没什么技能,粉丝数一直徘徊在500人左右。有一次出于好奇观看了吸毒视频,他忍不住也想尝尝,从此开始接触毒品,染上毒瘾。
进入涉毒QQ群后,刘锋逐渐赢得群员的信任,成为“一哥”,很多买不到毒品的人都通过他购买毒品吸食。2016年底,刘锋的妻子再也受不了他不求上进,离家出走。妻子的出走对刘锋又是一次刺激,他开始大量贩卖毒品。
刘锋通过快递从四川、广东、福建等地购买毒品,然后将大包毒品拆分成几十克、几克不等的小包,通过快递分销到全国各地。每克毒品,刘锋赚取100元左右的差价,前后共赚了3万余元。
包裹来往太多容易引人怀疑,刘锋以网络主播的身份打掩护,对人谎称收到的包裹是粉丝送给他的礼物,寄出去的包裹是他回赠粉丝的礼物。
在网络主播这条路上,刘锋也是越玩越嗨,竟然发展到网上直播自己吸毒的过程,还和多个好友相约互相观看,只求快感,从不理会这种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伤害。
刘锋具有丰富的反侦查经验。寄送包裹时用的是化名,并多次更换手机号码,以微信、QQ上的虚拟身份进行交易。案发后,警方查明,刘锋先后使用过12个手机号、7个QQ号、3个微信号和1个支付宝账号。刘锋还经常瞒着父母、孩子,让他们帮着邮寄毒品,偷偷用父亲的身份证在外地银行开卡。
通过快递寄送毒品,刘锋也十分小心。对外发送的快递包裹都经过特殊处理,将毒品藏匿于普通的生活用品中,利用快递检查过程中的疏漏瞒天过海。
2017年5月初,刘锋带着家里的全部冰毒先去找山东济宁一个“好友”,把40余克冰毒放在她那里,剩余冰毒放进一个棕色提包,带到山东临沂另一“好友”家,和那里的朋友一起吸食。5月14日,刘锋被抓获时身上有冰毒近1克。随后,警方查获棕色提包,内有冰毒约118克。
监控戳穿“毒品白送”谎言
该案于2017年10月底移送至潍坊市检察院审查起诉。考虑到案情重大,涉案人员众多,该院成立了由分管副检察长、公诉一处处长等4人组成的办案组。
这起网络贩毒案嫌疑人多、犯罪事实多、卷宗材料多、视听资料多,如何准确办案、有效打击犯罪,办案组下了苦功。首先要面对的难题,就是刘锋的多个下线不作供述。
“我从来没有向刘锋买过毒品。”2017年11月,办案检察官来到诸城市看守所,第一次提审犯罪嫌疑人王金。王金一直称,毒品是刘锋“白送”给他的。
“2017年3月15日,你是否接收过一个出租车司机给你的快递?”“记不清了。”“2017年4月5日、4月7日,你是否接收过两个快递包裹?”“记不扎实了。”
面对“一问三不知”,办案检察官引导侦查人员将取证重点转为寻找客观证据,联系快递公司、出租车调取监控录像,让快递员、出租车司机进行辨认。然后再从王金的贩毒下线入手,结合证人证言,调取转账记录,所有证据都印证了王金向刘锋购买毒品的事实,戳穿了“白送”的谎言。
审查案件时,办案检察官发现多笔犯罪事实不清。比如有一笔交易,两名犯罪嫌疑人对交易克数供述不一致,供述的时间、地点也有冲突。办案检察官两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提出补充侦查意见40余条,最终补充证据两卷80余份,对毒品交易的时间、地点、方式、数量进行了精确认证。
对“80后”公诉人崔雯和曾丹来说,“枯燥”是审查该案近70张光盘时的唯一感受。每一帧画面、每一个对话都要仔细看、仔细听,不能遗漏任何细节。除了光盘,还有从各犯罪嫌疑人手机中提取的数据资料,要在成千上万的信息里淘出有价值的内容,并非易事。经过两次退回补充侦查,办案组形成了10万字的审查报告。起诉书上的每一笔事实,都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支持。
“告诉我妈,我再不碰毒品了”
“张振,你妈妈中午又给我打了电话,让我问一下你还需要什么。”2018年2月9日,还有5天就是农历新年,办案检察官崔雯和同事一起到看守所提审。见到嫌疑人张振,崔雯第一句话就是把他母亲的问候和叮嘱带到。张振是家中独子,和母亲相依为命,却不能好好陪伴母亲,而是用犯罪一次次打击她。
1982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的张振,因为这次贩卖毒品成了“三进宫”人员。第一次是因为盗窃,第二次是因为非法持有毒品,第三次开始购买、贩卖。他母亲得知案件移送到潍坊市检察院,担心几千里之外的孩子,忍不住给办案检察官打电话:“张振在看守所里生活怎么样,和我简单说一下吧。另外,我能给你打点钱,你帮我转给他吗?”
“我也是一个母亲,张振妈妈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对张振母亲的要求,崔雯没有简单地说“不”,而是和她聊家常,同时耐心解释司法机关办案的有关规定。
“对所有嫌疑人家属,我们都是如此,办案的同时注重释法说理,有一次还预防了一起诈骗案。”崔雯告诉记者,张振母亲有一天接到冒充公安人员的诈骗电话,第一时间向办案检察官求证,详细说明了电话内容。检察官做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明白这是一个典型的诈骗电话,司法机关是不会借办案向有关人员要一分钱的。
检察官一次次把亲情传递给张振,终于在一次提审结束时,他一字一句地说:“检察官,能不能告诉我妈,我再不碰毒品了。”张振母亲听到检察官转述的这句话,哽咽难言。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触尤其深刻:“我们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毒品犯罪的危害,自觉远离毒品。”
来源:检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