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漫游费取消的红利还没落地,有些运营商已先停售了5元的低价本地流量套餐。工信部今年表态将确保广大用户在7月1日前享受到取消流量漫游费这一红利,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提速降费的大趋势下,一些低价套餐却在悄悄抬高门槛。
“地板流”5元套餐没了
拿着刚给孩子买的儿童电话手表,市民肖先生顺着商场售货员的指引走进了联通西坝河营业厅。可轮到他办业务时,业务员却说,最低5元50兆的套餐已经停售了。
这是怎么回事?此前,由于儿童电话手表需要的流量少,这款流量套餐几乎成了“标配”。但在营业厅中能找到的最低流量套餐只剩16元100兆的产品,无论是以总价还是单价计算,都比原先的“地板流”套餐贵不少。
一位业内人士说,取消这款5元50兆的低价本地流量套餐,或许与今年7月1日我国要取消流量“漫游费”等因素有关。
这位营业员表示,全国流量的销售价格确实要比本地流量贵,假如把5元50兆的本地流量套餐直接升级为5元50兆的全国流量套餐,那运营商就赔本了。
另据了解,目前北京移动带流量的最低套餐是100兆18元。北京电信最低套餐是不含流量的3元卡,用户可以再购买10元300兆的国内流量包,相当于13元300兆套餐。
“孩子也不去外地,我们只需要一个最便宜的本地套餐,怎么提速降费之后,我还得多掏钱了呢?”肖先生想不通。
“不限量”暗增收费项
工信部已经明确要求,7月1日起取消移动流量漫游费,并鼓励基础电信企业推出大流量套餐等流量降费举措,让移动流量平均单价年内降低30%以上。
然而,移动流量平均单价年内要降3成多并不容易,除了低价套餐有悄悄涨价的,高价的不限量套餐也让消费者闹心。
运营商普遍推出了各种视频不限流量套餐,虽然最上面常用斗大的字体写着“不限量”的字样,但页面上通常又用不起眼的小字写着流量并不包括“视频内插播广告、弹幕、第三方广告、直播类视频”等。
广告和弹幕的流量还得用户在不限量视频流量套餐外单独付钱,难道用户就应该自己花钱买流量来看广告吗?对此,运营商世界网CEO康钊认为,确实是运营商与视频提供商自己的广告等内容,就不应该再将费用转嫁给消费者,这方面运营商的做法确实有待改进。
不仅视频不限流量套餐有限制,三大运营商推出的各种不限流量的基础套餐,虽然广告上基本都大写着“不限量”、“任性用”等字样,但使用一定流量后“限速”却也是普遍现象,并受到了一定质疑。
对此通讯产业专家项立刚曾公开表示,美国运营商AT&T曾真正推出过完全不限量的套餐,但很快发现这是一个自杀式行为,不少用户把手机当成上网卡,一个月能跑出几百GB流量。国内公开报道也显示,西南某省电信公司因大量甩卖无限量套餐卡,长时间上网用户太多造成基站负载过大,结果导致部分区域的人都上不了网。
“国内3G时代也曾有过完全不限量的套餐,但有人就把它当成整个公司或者网吧的WiFi使用,造成局部网络堵塞甚至瘫痪。目前,全球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不限流量套餐。”康钊向本报记者表示,“套餐限量确实有其客观原因,运营商的问题在于不应使用‘不限量’这种容易导致误解的措辞。”
降费不能“偏心眼儿”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我国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154亿GB,同比增长209%,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98%。
如此庞大的市场却还不够规范,对于“不限量”套餐隐藏限制条款等问题,工信部也公开表示,最近“不限量”套餐问题和不明流量消耗问题确实较为突出,有关部门将规范运营商“不限量”套餐的宣传行为,要求其不得夸大宣传,对于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在经营时,运营商的营销宣传要做到真实、准确,实行明码标价,对资费方案限制性条件以及有效期等需要用户注意的事项,必须履行提醒义务,不得片面夸大或混淆优惠幅度,确保用户明明白白消费。同时,运营商也要加强资费公示,完善用户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务。
对此,三大运营商均已表态将立即开展自查落实。
“有关部门在提速降费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不限量的这种‘天花板’上的高价套餐,对于‘地板流’的低价套餐也要重视,毕竟这些低价套餐对于低收入和一老一小等流量使用少的特殊群体还是有着重要存在意义的,不应由运营商硬性提价和强迫消费。”长期关注公益问题的北京观道律师事务所朱金元律师认为,“无论高价还是低价套餐,如果运营商要提价,就应如工信部所说‘加强资费公示’,提前公布成本核算标准和相关数据,让社会各界监督其提价依据是否充分合理,而不是采用现在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