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提升竞争力 打造广东“新增长极”
建设省实验室是汕头大学推动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契机。杨立轩 摄
当前汕头正筹建省实验室,着力打造区域科研中心。杨立轩 摄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根本在于创新。汕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以下简称“全会”)上,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指出,要把创新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
当前汕头正着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如何在全市营造创新氛围,打造区域科研中心已成为汕头发展的“题中之义”。而筹建省实验室,成为当下汕头打造区域科研中心的一个重大契机。
从去年12月开始,汕头市着手开展筹建省实验室的前期调研工作,并在3月形成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至目前,汕头已召开了两场院士专家咨询会、研讨会,为省实验室的建设汇聚智库力量。
“筹建省实验室是新时代省委、省政府赋予汕头经济特区的重要任务,是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成为广东新增长极的重要举措,对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利旭强调,汕头将全力保障资金投入,确保汕头省实验室今年11月份挂牌运作,在3到5年内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汕头如何以建设省实验室为契机,打造区域科研中心?记者进行了一番采访。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丹
打造开放性互动型
科研平台
在充分考虑汕头的高校、试验区和产业优势,并结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汕头省实验室初步形成多中心、分布式的实验室构建方式。
据悉,汕头省实验室载体初步考虑选址在汕头高新区核心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汕头大学、东海岸新区,以先进化学制造为建设方向。按照规划,汕头高新区分中心侧重于成果转化、高新企业孵化和人才公寓配套等;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所设分中心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东海岸新区作为化学化工企业联盟产业创新实验中心用地。
“得知汕头筹备省实验室,香港已有多个团队表明了合作意向。”汕大理学院副院长黄晓春最近在香港与实验团队洽谈合作,她认为,当前筹备省实验室是汕头对外吸引高端人才最具优势的平台,汕头应把握住这一次机会。
方利旭强调,筹建省实验室应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建立以科研为根本、以首席科学家为核心、以课题为主导的高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进科技领军人物和一流团队,确保今年11月份挂牌运作,将省实验室打造成为开放性、互动型的科技创新和科研开发平台,塑造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区域领先优势。
校城融合
为科研汇聚资源优势
方利旭表示,汕头具有建设省实验室的良好基础。当前,汕头正依托汕大、广以筹建广东省实验室,以先进化学制造为重点建设方向,支撑广东“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和沿海经济带发展。
一直以来,汕大、广以两所高校在师生资源、科研体系、教育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为汕头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劲的原动力,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校城融合。
汕头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姜虹表示,省实验室的建设也是汕头大学推动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契机。学校将抢抓机遇,积极参与筹建省实验室,充分整合跨学科资源,在人、财、物、制度方面提供保障;对应粤东地区的产业特点,重点发展化学化工应用基础研究、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海洋材料等,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和新旧动能转化。
除了汕大,广以也是筹建省实验室的“主力军”之一。记者获悉,在22日举办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第一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上,筹建省实验室也被提上议程。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林丹明称,经过多年筹备,学校实验楼已落成,目前正逐步引进最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将为筹建省实验室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力量。
化学化工行业
基础扎实优势明显
汕头化学化工材料、精细化工产业规模仅次于纺织服装,为第二大产业及传统优势领域。2017年化工塑料产业规上产值642亿元,约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18%;创税约12亿元,占制造业税收14%。
在化学化工材料领域,汕头拥有西陇科学、光华科技、美联新材等上市公司和星辉化工、贝斯特等行业龙头企业,是全国化学试剂最大的供应商,较大的塑料再生料、改性料生产集散基地,塑料原料进口量排名全国第四位,聚苯乙烯、酞青蓝、日用化工的生产技术、质量和规模在国内都位居前列。
在精细化工领域,汕头市拥有拉芳家化、名臣健康等上市企业,以及“拉芳”“飘影”“蒂花之秀”“雅丽洁”“蕾琪”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是中国三大化妆品产业制造基地之一。汕头市化工塑料集群已形成了门类齐全、产业关系紧密的产业链,产业配套完善。
汕头在化学试剂、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工、薄膜添加剂、色母粒研发生产等领域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
化学化工、材料学专业是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优势学科,是汕头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点学科。此外,广以目前设有三个专业,分别是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这些专业与省实验室的建设方向十分契合。
汕头市两家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均分布于化学化工领域,分别是西陇科学的广东省高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光华科技的广东省电子化学品企业重点实验室,这些都将对省实验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开放引才机制
以项目引人
“根据木桶理论,木桶的容量是由最短那块木板所决定的。如果无法补齐短板,会拖累汕头打造区域科研中心的进程。”汕头市政协委员赖明明直言,汕头市要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粤东区域科研中心,当前仍存在不少短板需要“击破”。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打造区域科研中心,就得首先解决人才问题。
该如何引人?当前汕头出台了“人才新政30条”,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评价等全流程,覆盖了院士和外国专家等高端人才、优秀企业家和青年英才等优秀人才、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等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等人才群体,致力于全方位打造最优的人才生态环境。
汕头要引人,还要能够留得住人。方利旭在全会上表示,真正能吸引人才的是事业,汕头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用多种方式,加大柔性引才力度,着力打造人才事业发展平台。在大力实施“人才新政”30条的基础上再深化、再开放,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等制度,向“五湖四海”广揽人才,以人才带人才,以项目引人才。
此外,要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打造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开通服务绿色通道,推动落实人才待遇,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满足人才对高品质公共服务的需求。
重视高端人才
也要重视基层人才
除了高层次人才,基层技术人才的力量也不可忽视。赖明明认为,汕头引才政策不仅要重视高端人才,而且也应该重视吸引大学毕业生。汕头的职业技术学校要适应汕头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扩大教学的质量和规模,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全会上也提出要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优化提档,推动校城联动、校城融合,提高汕头市大学生占人口比例,打造区域教育高地。方利旭表示,汕头将继续支持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高校创新发展,高标准在东海岸新城规划建设大学校区,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在汕头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
此外,企业是用人的主体,也是大户,赖明明认为,要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科创企业在使用人才上的主力军作用,才能助力企业提升科创能力。
赖明明称,汕头是粤东唯一经济特区,要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的优势,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在户籍制度、住房政策、税收等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引才,不断改善汕头城市环境,持续提升城市服务水平,通过打造宜居城市“筑巢引凤”,吸引人才来汕头长期发展。“只要认清形势,奋力把‘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落到实处,弥补短板,汕头区域科创中心一定能建成。”
提升城市软实力
营造归属感
黄晓春告诉记者,汕大近几年一直紧锣密鼓地对外引进人才,这个过程让她深有体会。
“汕大能够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但引进的人才不光只为他们自己,还需要为他们的家人着想,”黄晓春认为,汕头在人文、自然环境等有一定优势,但城市的软实力——城市管理、公共设施建设以及人文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人才对于城市的归属感。”
赖明明曾于2017年两会提出开通途经汕大、广以到高铁潮汕站公交车的建议,可喜的是,该建议得到汕头市高度重视,并很快落实。如今,一辆辆181路线公共汽车穿行在汕大与高铁站之间,为两所学校师生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见,众志可以成城,汕头明天必将更美好。”赖明明说。
■纵深
院士支招:
柔性引进机制“借力”人才
拥有创新人才,才能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在汕头,人才问题一直成为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要素。在此前的省实验室专家咨询会上,多位院士专家也针对人才问题提出建议。
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汕头可以利用省里的资金,拿出一部分钱,用以给达到一定水准的国家工程师做保障。李院士还建议,可以制定相关人才政策,让一些企业科研人员在退休后享受公务员待遇,这样有利于吸引技术人员在这安居乐业,一心一意地服务。
李亚栋院士说,所谓创新就是人才的创新。一个实验室不积累一批人才很难持续下去,因此实验室需要凝聚一批人才。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应该把眼光放远点,五年乃至十年,“这也许是汕头打翻身仗,跟别人不同的地方。”
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认为,汕头现阶段若难以实现让人才全职留在本地,那就需要“借力”。他建议,在交通设施上加强建设,例如可以在未来规划的高铁站一带划出一片区域,专门提供给人才做科研场地,这样能够实现人才“上午从深圳来,晚上就能回去”的愿景。
中山大学陈小明院士认为,对于实验室来说,好的开端很重要,而人才是好开端最重要的因素,建设实验室之后的工作还很重,必须有强有力的人来引导和执行。陈小明院士说,人才的应用和薪酬机制要定好,柔性引进机制在现阶段短期内会起到一定作用。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丹 实习生 纪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