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在夏令营挥汗如雨——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减重”重点 炎炎夏日,很多人正在舒服的空调房里享受清凉时,济南市郊的山青世界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山东省中小学超体重学生健康夏令营”的小学员们正在户外和体育馆里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他们兴致高涨、挥汗如雨。 正是我国持续升高的少儿肥胖率,让这次主题夏令营应运而生。
相关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根据《山东省2015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大数据》(山东省卫计委统计),2010年,山东省中小学生平均超重率21.7%,肥胖率8.8%。到了2015,平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了30.8%和12.8%,比5年前上升了36%和31%,超重与肥胖的发生较为严重。其中,男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比女生高6.2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城镇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比农村学生高出4.5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 中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2014年,山东省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卫计委和共青团省委五部门联合,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由体育彩票公益金列支部分资金,面向社会举办公益性山东省中小学超体重学生“健康夏令营”活动。 今年已经是这一夏令营举办的第五个年头。 7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2018年“山东省中小学超体重学生健康夏令营”现场看到,参加夏令营的学生既有体型明显偏胖的“小胖墩”,也有体型看起来并不显胖但体重已经超标的超体重孩子。 孩子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每天上午、下午各训练3个小时,训练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减脂运动、户外拓展、形体训练、素质锻炼等10个主题模块。部分训练内容如站军姿,对孩子们有较高的规范性、纪律性要求,除此之外,大多数训练内容都融合了游戏性和趣味性,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尽情运动。 来自济南市丁家小学六年级的佟浩然,体重200斤,他的目标是能在此次夏令营中减重10斤以上。佟浩然来之前就预想到训练的过程会很艰苦,但他要求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让他兴奋的是,训练过程虽然有些苦,但结交了几位新朋友,大家相互鼓励坚持,这是他认为更宝贵的收获。 来自济南洪家楼小学6年级的姜欣汝,在这里学到了如何给自己制定健康的作息时间,比如早上起来可以抽时间运动一会儿,晚上几点前一定要睡觉,还学到了一些简单的运动方法可以把自己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 据山东省青少年宫副主任、山青世界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主任张富国介绍,超体重学生健康夏令营的时间是10天,虽然孩子们基本上体重都有减轻,但指望在10天内把体重降到标准数值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个夏令营更重要的意义是帮助孩子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并告诉他们科学的、适宜的运动方法。 张富国还介绍,通常来说,超体重和肥胖的孩子更容易自卑,不擅于社交,超体重学生健康夏令营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让这些孩子重新建立自信,让他们更加积极、乐观去面对生活。 在山青世界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总教官孙健看来,短短10天,孩子们变化很大,“这些孩子往往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绝大多数孩子从来到营地初期的焦虑、自卑,到离开营地时的自信、勇敢。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健康来自于自己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 不过,10天之后,当孩子们回到家庭、学校,他们已经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能坚持下去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姜欣汝表示,自己在两年前(小学4年级)开始出现身体超重的迹象,其实自己挺喜欢羽毛球、游泳等运动项目,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任何一项运动能够坚持下来,她说通常只能坚持1周到半个月。所以这两年来,自己既想运动和减重,但体重却在不断上升。 姜欣汝的父母曾带着她一起锻炼,但父母后来也坚持不下去了。姜欣汝表示,相比起让父母督促自己积极运动,小伙伴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和促进更有效果,“就像这次在夏令营,站军姿的时候觉得很苦,就是因为小伙伴之间互相鼓励才坚持了下来。以后参加锻炼时,我认为,小伙伴在一起比让父母陪着的效果会更好。” 佟浩然也有相似的困扰,面对不断发胖的身体,他早有减肥的想法,但是自己始终不能坚持运动,又缺少外部的督促。 记者看到,所有参加夏令营的孩子最终都会得到一份报告,这份报告里有孩子在参加夏令营之后的身体指标变化数据,还有科学运动、健康生活的知识以及主办方写给家长的一封信,主要目的就是督促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生活的家庭环境。 孙健表示,夏令营毕竟只有10天,做得再好,也只能对孩子起到引导作用。孩子们在夏令营中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学到的科学运动和健康生活方式,能够在家庭、学校保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