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帮扶的“江湖” 学校不想管、家长管不了,骂孩子逆反、讲道理不听,面对沉迷网络的孩子,很多家长束手无策。社会上一些声称能矫治“网瘾”的学校,着实让人真假难辨,不免联想前些年极端矫治的方法,给孩子带来一辈子的痛。
一位专业人士直言,面对“网瘾”,家长实在没办法了,才把这些孩子送到专门学校矫治。不去学校,孩子又能去哪里?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网络成瘾障碍纳入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类。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这一领域的治疗规范,但正在制定之中。
过度依赖网络的孩子,往往运动很少,吃饭靠点外卖,打游戏也保持不动,身体都非常瘦弱,甚至还会肌肉萎缩,有的男孩披头散发、目光呆滞,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这是他们表现麻木的一面。
一旦脱离网络,这些孩子又表现激烈的敏感一面。被家长送到专门学校,大部分孩子都不情愿,绝食、反抗、冷战,与学校老师对着干。
业内一位老师介绍,应对孩子先“冷处理”,用老生带新生的方式,让孩子适应学校的生活。之后,通过半军事化的管理,让孩子锻炼身体,严格规范孩子的作息时间。学生一旦适应生活,才会转入学习文化课程。
教育好这些孩子,说实话不太容易,一位长期关注教育的人士见过案例:一个孩子被老师批评后,竟然要报复老师。或是拿着课本,当着老师的面把书撕得粉碎,之后扬长而去。
“这样的学生,老师该不该打?打了,老师违反规定,不打,这样的孩子之后该如何管教?”这位政府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多鼓励孩子是不是可行?他说起另一个案例,当时为了激励孩子,如果谁的表现不错,就可以获得学校为其过生日的机会。有一个孩子拼命表现,各方面都很不错,学校也兑现了诺言,为她过了生日。
“可是过完生日,这个孩子到处说自己和老师关系好,开始欺负同学了。”他摇着头说,“稍微表扬一下,孩子的尾巴就会翘到天上。”
批评,也不是;鼓励,也不是,教育陷入两难。如何拿捏好分寸,对老师要求非常高。
在办学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个别学生策划逃离学校,有的孩子趁着夜色撬窗逃跑,跑到网吧上网,没钱了才回家。父母再把孩子送到学校,还会埋怨学校没有管理好。
采访一所民办学校发现,每年一名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在3万元左右,平均一名老师就要管六七名同学,大部分的老师需要24小时与学生吃住在一起,管理成本并不低,办学本身利润也不高。
一位办学者直言,办学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社会关注度高,但对类似学校的容忍度却不高,一些人对专门学校存在比较大的偏见。
“我也想过不办学校了,花费同样的精力,我在其他领域更加赚钱,但毕竟是自己办起来的学校,不能说关就关了。”这位办学者说,相关部门认为社会有需要,鼓励他继续办学,因此选择坚守。
专门学校是这些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除了这里,他们无处可去,这是当下悲哀的现实。
“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的帮扶队伍,一旦孩子出现了依赖网络的苗头,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帮扶。”一位专家建议,建立发现和干预制度,政府部门应该给予财力的支持。可以粗算一笔账,如果对严重网络依赖的青少年放任不管,未来将是社会的巨大负担。如果社会能提前介入,对严重依赖网络的青少年,建立前期发现、中期干预和后期专门学校和专业帮扶,其意义不言而喻。
章正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