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里的爱情
文/唐风宋月
1,诗歌是浪漫的,就算是现实主义的《诗经》,也有不少浪漫的诗篇,其中,就少不了爱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鸠》)。男女春情,含苞心事,少女窈窕,男子怀玉,这是纯真的爱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薆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倾慕之情,迷藏式的矜持,搔首之憨态与心焦,爱情,本来就如寻宝,所以珍贵,所以富于情趣,而心的单向性,进而双向性而对接,欣欣共鸣,爱情如蜜。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爱情之悲怆,曾经的爱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爱情如蜜,爱情也如黄莲。
2,为什么诗歌里写不尽爱情?
为什么爱情诗总能长盛不衰?
为什么爱情总值得讴歌?
生活永不缺乏爱情的蜜糖与黄莲,所以诗歌总是与爱情相伴。
本来人有七情六欲,爱情最是贴心贴肺,最是入心,最能拨动心之瑶琴。
两情相悦,貌似相似,其实千差万异。
爱情的产生又是双向的,且又被道德制约,爱情的坚守又是单向的――爱情有唯一性,灵与肉都是。
人是动物性的,爱情自古而今总是存在,而且,又有许多“求不得”“爱不能”,所以,笙箫琴瑶而欢歌,也悲苦难言幽咽。比如李商隐之爱而不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陆游之于唐婉,《衩头凤》之“错错错”“莫莫莫”。
男人是眼睛的动物,占有性本来强烈,很想占有很多(或者不知一份)爱情(包括暂时的,可能是欲望),灵与肉分离,花心者多;女人是“耳朵的动物”,灵与肉相对统一。所以爱情有得陇望蜀,也有“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3,男女灵与肉、情与欲的差异性,以及男女爱情的“保质期”“审美疲劳”,以及心灵的“开放与封闭”“放纵与坚守”,爱情就既有执着与坚守,也有见异而思迁,所以有“爱不能”“求不得”,有拥有,也有放手,有舍有得……心灵的冲突、灵魂的拷问与痛苦,藕断丝连,貌合神离等不同心灵体验,不同情状与形态――所以,爱情有苦有乐,有笑有泪,壮之难达,诗之不尽。
4,爱情是圣洁的,世上最为美妙的。爱情的体验最是烙印心灵,无论喜与悲。而诗歌最是飘忽、朦胧、含蓄而余味,最是适合与爱情相遇、融合而成诗,最是留白,最是引发想象,勾引心灵回味。
诗歌里的爱情,绵绵不绝,古今同也。
2018:11:17 11:38
广东海丰竹林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