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引领全球农业南南合作 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高层论坛日前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29个国家的政府部长或高级代表和12个国际组织代表团团长联合发布了《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长沙宣言》,这是首次专门针对农业领域开展南南合作的政府间倡议。多年来,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出资最大、派出专家最多、成效最显著的国家,是南南合作的重要引领者和贡献者。 推动农业南南合作 9月份的刚果(金)加丹加高原,正值旱季农闲时期。然而,中国—刚果(金)南南合作项目的中国专家们并没有闲下来。专家组深入当地村落和社区,勘察种植场地,与管理人员和农户一起商量新雨季粮食作物种植推广事项。在蔬菜组专家手把手传授下,村民们已能较熟练地完成整地起垄、育苗移栽、施肥浇灌,看着长势良好的蔬菜,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中国技术好,能多挣钱”。 这只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框架下南南合作取得突出成就的一个缩影。自1996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代表中国政府组织实施了23个南南合作项目,中国政府于2008年和2014年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赠两期信托基金共计8000万美元支持农业领域南南合作。中国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等地区的28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近1059名农业专家和技术员,约占南南合作项目派出总人数的60%,约有100万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从中受益。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说,40年前,为推动南南合作,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方案》。过去40年,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南南合作,已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加强南南合作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最大贡献者。作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消除贫困和饥饿方面有不少经验可以共享。在农作物种植、灌溉、牲畜及水产养殖、农业机械化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援助。 在论坛上,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回忆了不久前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举办的中国援助非洲农业项目案例研究报告发布会情景。“中国援助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和中国援助几内亚比绍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很受好评。”他介绍,中国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南南合作,包括建设农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提供农机具、派遣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培训农业管理人才等。 派出人员最多、执行时间最长的中国—尼日利亚南南合作项目,被誉为全球南南合作的样板。尼日利亚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部长奥杜·奥贝赫高兴地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中国的支持下,我们的农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在已经是非洲最大的水稻和玉米生产国。相比以前,大米进口降低了90%。我们受益的方面还包括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竹子生产、蘑菇生产等。”
在塞拉利昂,中国专家指导当地农民水稻高产技术。 (农业农村部供图)
开启全新农业模式 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农业南南合作的新机遇”为主题,论坛各方代表开展了广泛交流。与会代表们认为,南南合作在帮助全球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和改善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目前,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第三期规划已经启动。自2012年起实施的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已成功开展两期,被誉为南南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该项目以“一省包一国”方式展开,四川省总共选派了23名专家技术员,在园艺、谷物、水产、畜牧等领域为乌提供农业技术援助。中国专家们凭借技术、服务和突出成绩,成为当地争相邀请指导的“香饽饽”。 “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二期项目专家组组长吴志平说:“我们在乌首次使用水稻自动插秧机等先进设备,示范杂交稻、狐尾小米均为当地产量2倍至3倍。2016年乌因干旱旱粮大面积绝收,项目点却喜获丰收。园艺示范也让当地苹果种植户收入增长了5倍以上。我们还通过红薯粉、牛肉干等项目延长价值链,示范‘稻田养鱼’‘中国模式沼气’‘循环农业’,开启当地农业新模式。” “既提供财政支持,又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唐丽霞是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一期项目评估小组组长。她在论坛上分析了中国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农业南南合作的特点,认为中国方案具有突出优点:一是中国派出的绝大部分是长期专家,工作周期通常为22个月,能够同时覆盖两个农业生产季;二是同期派出的专家数量非常多,技术涵盖领域非常广,门类非常齐全;三是大部分农业技术直接面对小农,简单易学、投入成本低,非常适合东道国的国情。 不仅如此,中国还为发展中国家出口农产品提供了市场。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说,中国农产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市场。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是农业特色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中国有14亿人口,这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各国每一个小众农产品在中国都能找到对应的市场。 携手助力乡村发展 论坛期间,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了关于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联合声明,这是联合国系统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发言中表示,举办论坛的初衷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中国愿与南南合作伙伴国分享农业农村发展经验,深化农业农村领域的交流合作。 格拉齐亚诺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动全球发展合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作出卓越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与粮农组织的目标一致,这将为双方的合作提供诸多良机。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双方可在包容与可持续食品体系发展、数字农业领域创新、跨边界动植物疾病控制、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携手合作。 国际农发基金总裁吉尔伯特·洪博表示,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经验就是不仅关注生产力,还关注能源、水资源以及运输、道路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小农户的环境,这些关注点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南南合作未来的项目中将学习借鉴,“我们未来的目标要实现包容性、可持续性,就必须要把小农户放在第一位,要确保我们的投资能够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村转型”。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大卫·比斯利认为,世界上70%的粮食都是小农户生产的,如果忽视了小农户,就是忽视了全体人类。来自中国的技术、经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小农户展示了怎样发展农业,这些小农户才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关键。因此,南南合作能够帮助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问题。 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加强南南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全球战略倡议之间协同增效,支持发展中国家战略规划和重点工作,加强南南合作互联互通和伙伴关系,推进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确保农产品贸易与投资惠及发展中国家人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