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一切,正常的劳动是光荣的。
人类能踏入社会界,劳动起到决定性作用。没有劳动,人类永远无法挣脱动物界的羁绊,永远与猿为朋,与猴为友,永远无法进化成智慧灵长。
当我们仰望历史长空的时候,百家争鸣依旧余音绕梁,不绝如缕。一个个勤劳工作、智慧聪颖的学派代表人物,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使华夏文化长河由此涌出源泉,往后几千年都没有停歇过,而且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最终形成中华文明的汪洋大海。没有智慧型的劳动,就不能形成这样的高度文明。
毕昇之所以能够发明活字印刷术,就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想些窍门,活字印刷术,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集成。同样的,瓦特在劳动过程中,蒸汽动力让他冥思苦想,在反复劳动、反复试验的过程中,他终于改进了蒸汽机,使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成为可能。最是勤奋劳动者,一是爱迪生,一是袁隆平。爱迪生终身勤奋,成为发明大王。袁隆平已经是耄耋之年,仍奋斗在田畴上,其水稻被西方人誉为“东方柛稻”,其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劳作到90岁以上,古往今来还真不少。药王孙思邈活到101岁,终身采药炼丹,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巴金活了103岁,晚年还写了不少“真话”作品。季羡林活了97岁,即使是临终之时,手中之笔仍没有停下来。南环瑾活了95岁,晚年之作愈醇。仍健在的最后一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其成就与季老在伯仲之间,至今仍然壮志未与年俱老,呕心沥血振国学。刘海粟在92岁时,还爬山运笔。已经101岁的杨绛,还时不时有新篇章横空出世。这些长寿者,既仁且寿,更是劳作不辍,生命不息,劳作不止。从来没有什么休息日,读书、实验、研究、思考、写作伴随他们有生之年,他们从来没有节假日之概念。
我村里的几个老农,洪耿立、洪希鹏、洪勤雄,皆是80岁老人,却是精瘦灵巧之辈,至今仍劳作在田间地头。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几十年来形成劳动习惯没有因为年老而改变。这些农民,用顽强不息的劳作,撑起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居然依靠田间劳作建立起自己的小洋楼,比我这个文人神气多了。我小时候一个邻居,叫做洪茂忠,纯粹是个农民,每天种田养猪,其妻话不多,每天默默勤干,起早摸黑,夫妻两勤干20年,养了2个孩子,建起一栋5层小洋楼,对90岁老母亲非常孝顺。这对劳动夫妻,不参加赌博,不参加“六合彩”,只知道劳动。虽然位卑言微,但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勤奋劳动,也能积累一份家业,六层小洋楼,起码有几十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