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四十九团围攻高潭墟 戴镜兵
红军四十九团进攻海丰县城以后,特委专门召开了总结大会,大会不但对攻城失利做了深刻全面的检讨,而且对红军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当时的形势,特委决定,红军的发展仍以东北山区为中心,打通东北各县区苏维埃区域,使之联片,同时注意海丰、惠阳东南沿海地区工作的开展。
为了贯彻特委的指示精神,红军准备进军高潭墟。
高潭墟位于海、陆、紫三县交界处,墟前有湍急的山涧河流,墟后有小山为屏障,踞高临下,地势险要。进出高潭墟只有陡峭的山间小道,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小镇,又是阻碍海、陆、紫苏区联片的一颗钉子。
为了拔掉这颗钉子,红军指挥员首先摸清了高潭墟及周边的地理状况和敌军的部署情况。为了减少伤亡,红军一、三营在高潭、公平赤卫队的配合下,准备对高潭墟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
1929年12月18日早晨,红军和赤卫队把高潭墟围得水泄不通,固守墟内的反动民团八十多人,依托坚固的当铺为工事,恃险顽抗,同时向附近的民团求援。
红军没有重武器,只能用土炮轰击当铺,可惜只有一发击中,当铺掉下几块砖,对龟缩在当铺里的敌人无可奈何。到了晚上,敌人连忙把掉下的砖头砌回去。
一营长黄伯梅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找来军中的"神枪手",吩咐他们登上高潭墟后山,找准射击位置,向敌人的窗户射击。然而敌人早有防备,子弹根本伤不了敌人。
第三天晚上,手持尖串的赤卫队员也不甘落后,他们登上小山,燃放爆竹。当铺内的敌人被吓得缩成一团,无论民团头子如何呵斥,谁都不敢把头伸出门外。围攻的战士们大受鼓励,鞭炮声使他们浑身充满了激情。
围攻的第四天,有一位高潭赤卫队员建议,从下水道潜入墟内。三营长林君杰认为这一计策不妨一试。于是,一连战士在赤卫队员的引领下找到了高潭墟的下水道。战士们冒险向下水道前进,但是,敌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下水被严密地封堵了。
又过了两天,古添连长对林君杰营长献出一计,组织一部分战士伪装成敌援军。但是,高潭周围的援军并不多,他们之间大部分互相认识,伪装的战士到了墟前,敌人马上就识破。
然而,战士们的智慧是无穷的。到了晚上,战士们用竹竿撑草人,敌人不知是计,胡乱朝草人开枪。墟中的水源也被红军切断,敌人一旦下山挑水,战士们就猛烈攻击,敌人只好在墟内掘井,但是,高潭墟地势过高,墟内掘井不见滴水。
敌人的援军几次前来解围,但是,英勇的红军战士那里会让敌人的援军靠近,一次次的援军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援军再也不见了踪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守高潭墟的敌人弹尽水缺,军心沮丧。
红军组织敢死队,战士们争先恐后加入,个个都恨不得马上打进墟内,消灭平日里横行霸道,祸害群众的民团分子。
敢死队员用湿棉裹身,以铁釜为盾牌,趁天黑之际摸过河对岸,用铁釜一点点敲开临河的商店墙壁,一步步逼近敌人固守的当铺,然后一齐向敌人攻击。
敌人由于十多天来消耗了大量的弹药,又接连几天,连水都喝不上,突然之间,红军如天兵天将一样降临在眼前,哪里还有能力抵抗。
民团头子用枪逼着手下抵抗,自己在亲信们的保护下,悄悄从后门溜走了。
没有长官的民团分子,看看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他们纷纷放下武器,举手投降。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受伤的俘虏被抬到与高潭一山之隔的黄羌朝面山治疗。
该役历经十多天,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毫发无损,缴枪十多支。一百多青年要求参军,四十九团至此发展到了四百多人。从此,海丰北片山区的苏维埃政权联成了一片,革命群众逐渐走出了失败的阴影。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