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WinterRose 于 2019-9-5 23:39 编辑
微信聊天有个“潜台词”。当你问一个人:“你没事吧?”回答“我没事”的,不一定没事。往往回答“啊?”或者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才是真的没事。成年后的我们,都在尽力装作情绪稳定的样子。决定两个人能不能成为朋友的关键,就是看敢不敢麻烦彼此。中国青年报社做过一次调查:“66%的受访者觉得,在大城市与朋友见一面很难。”每天互相点赞的朋友,可能见了面连话也说不出一句。常有人提到“社交格局”这个词,讲的是你所在的圈子,决定了你的层次。然而现实是,没有几个人是把未来寄托在朋友身上的。《局外人》中一句话就表明了大多数人的社交目的:“我们与人往来,只是希望在前进的道路上,受到怜悯和鼓励。”
去餐厅吃饭,听说发朋友圈集赞才能打折,宁肯不享受优惠;周末想要午睡一会儿,结果一睁眼就到了傍晚,手机却没有一条未读;买高铁抢票,分享加速包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没多少人可打扰。
《阿狸·永远站》里有过一个形容:“我们的的一生会遇到八百多万人。会打招呼的是三万多人。会和三千多人人熟悉。会和两百多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
为什么很多人宁肯对陌生人敞开心扉,也不肯对朋友说一句心里话?
答案挺扎心的:“因为友谊太珍贵,一句话说不好,都觉得是消耗。”
现实生活里,大家的交集,多来源于微信的未读,和朋友圈的红点。有时看着屏幕上的表情包也会怀疑,对方未曾真正听懂过我的心声。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就说过:“现代人为什么总是夜里在一起喝酒?因为友谊太脆弱了,需要每天出来证明一下。”
无论是傍晚还是深夜,只要我想喝酒,你说走就走。当下班时间到,都市人不再被工作需要,心灵总得有个容身之地。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加班、聚餐甚至在大街上闲逛,也不想回家呢?别问,因为孤独就是答案。
陈小春说过:娱乐圈的情谊很平常但也很贵重;
会见面打个招呼的人很多,真正的好朋友只有郑伊健。朋友交到最后,不是看谁混的最好,而是看谁把你放在心上。
《请回答1988》里,住在同一个胡同里的大人们的友谊,让人动容:谁家做好饭,必定会让孩子们送一些给隔壁邻居去;缺钱的德善妈妈还没开口借,便收到了邻居塞在菜篮子里的信封;阿泽爸爸受伤住院时,另外几家人轮番过来陪床照顾,毫无怨言。
大多值得交往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付出的比例。在被他们保护、帮助的每件小事里,你都能看到他们的格局。
现代人的通病,就是不懂得如何麻烦别人,学会了藏好懦弱。明白当世界大雨磅礴,无人为自己背负更多。但同样越是坚强的人,越容易被一句话打动,被小事温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