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0-1-5 12:52 编辑
现在,武术跻身体育课的行列了,但是,内容很少。比如初一年级的《体育与健康》(全一册)居然只有一节课武术内容,而且就那么一点套路,对武术的核心技术——技击术,讳莫高深,甚至避而不谈。看来,编书的专家还是无法体会到武术的作用。在我们汕尾,武术流派很多,南拳、少林拳、武当拳、太极拳等等,都可以在汕尾找到身影。而且,汕尾本土还出现两个自己的门派:陆丰的三脚虎拳(又名蔡莫拳)和城区的黄氏子母韧拳。
三脚虎拳又名蔡莫拳,是刘仕忠创立的。一代神拳刘仕忠(1897 ~1974),诨号“三脚虎”,陆丰人。早年师承蔡家拳和莫家拳、并四处寻师访友,拜师学艺,把所学到的武技,融汇贯通,集南派少林之洪、刘、蔡、李、莫五大派,以及朱、范、钟、太极、六合等精华,创出技法独持,别具风格的一个崭新拳种,成为蔡莫派创派的—代宗师。
黄氏“子母韧拳”的创始人黄坤泽。黄坤泽,城区人,1949年出生。自幼在身负绝技的奶奶教导下,学习黄三的拳艺及伤科秘方。又师承刘润中,学得戳脚、粘衣十八法、混元气功、金锺罩气功、擒拿和刀棍的精髓,还学习及子午流注法和医治法则。黄坤泽把祖传武功和刘润中武术浑为一体,精益求精,创立了黄氏子母韧拳。
这是目前汕尾地区两种由汕尾本土人士创立的拳种。作为汕尾居民,我们应该珍惜、尊重本土文化,而不是怀疑、妒忌自己的东西。希望这两种本土拳术,在全民健身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武术为什么在我市有深厚的土壤呢?因为武术是一种老小咸宜的运动,她具有广泛性、简易性等特点。只要有卧牛之地,就可以演练武术,不需要任何费用。更重要的是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比如太极拳就与老子“重柔主静”的思想有关,主张动作柔缓圆活,强调以静制动;少林拳受禅学的影响,主张将禅学融入练武中,强调“禅拳一体”等。武术主张身心合一,内外合一,内外互导,从而达到内壮外强的效果。
武术动作要求意、气、劲、形四者和谐统一,一动俱动,一到俱到。武术突出攻防技术,一招一式几乎都与攻防有关。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男女老幼均可按各人条件选择项目练习。武术练习对场地和器械要求简单,尤其适合于在空气清新的野外、海边和山林中进行。讲究实效,很容易引起群众从事武术练习的兴趣。
这样的一种运动项目,无疑应该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推手。特别在汕尾市,经济比较落后,体育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更要进一步推进武术项目的普及和发展,以满足广大群众运动健身想需要,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延长寿命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