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沈洛羊
王仕伟,笔名阿社,陆丰甲子人,广东省作协会员。现居惠州。迄今为止,已出版《道歉时代》《包装时代》《英雄寂寞》《甲子集邮三十年》《惠州记忆》等个人著作五部,其中《包装时代》获2016全国小小说年度优秀图书奖。 这几年,除了小小说创作,阿社也写中短篇小说和文史类的文章。《惠州记忆》就是一部以明信片发行史的视角描写惠州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的散文随笔集。 近日,记者采访了王仕伟。 记者(下简称记):请简要介绍你的创作经历。 王仕伟(下简称王):我最早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是在1995年,当时两篇小小说同时刊登在了《惠州日报》的文学副刊版面,接着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小小说。2007年重新文学创作,还是以小小说为主,作品散见于《小说月刊》《百花园》《作品》《文学报》《新课程报》《羊城晚报》等各地报刊上,多次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满分阅读》等选载。从2008年入选年度选本开始,迄今已数十次入选各类年选、双年选和作品集,包括《最值得珍藏的小小说选》《精美微型小说读本》《广东小说精选(2007—2008)》《200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2009年值得中学生珍藏的100篇幽默故事》《2010年中国时文精选》《201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2014中国年度小小说》《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2000—2011)》《中外百年微型小说大系》《最受中学生喜爱的微型小说全集》《最具实用性的写作美文》等,也有作品被高中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题选用。 记:在文学路上,有对你影响较大的老师、朋友吗? 王:喜欢文学,可以追溯到中学时代。1989年在甲子中学读书期间,曾组织成立了矛盾文学社,还出版了油印文学报《矛盾》,30年过去了,当时的文学社的成员和在《矛盾》文学报发表作品的同学仍有不少人继续笔耕,我在感叹岁月蹉跎的同时,也感叹年少时心中的文学梦如此根深蒂固、文学的生命力如此绵延不断。 可以这么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丰甲子的文学创作异军突起,涌现了李勤、黄汝英、孙雄等一批知名作家,当时李勤等组织创办的萤光文学社和《萤光》不仅名噪一时,对甲子文学更是影响深远。多年以后,当我和其他七零后的文学爱好者谈起如何走上写作的道路时,大多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少年时代受李勤老师及萤光文学社的影响,李勤老师的短篇小说早年获得广东省第五届新人新作奖,而且她在培养文学新人方面也是不遗余力。 出来工作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写作断断续续,甚至一度中断多年。恢复文学创作是在2007年,可以说得益于互联网的盛行吧,互联网不仅为创作提供了及时、丰富的资讯,也且也为创作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互动的社交平台,从最早的BBS(论坛)到QQ、博客,直至今天的微信,互联网社交平台可谓是大行其道。2007年,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登录了惠州文学论坛,发现李勤老师竟然是该网站的管理员,在李勤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重新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在小小说的创作方面,申平、雪弟等老师也给了很多指导与支持,他们是广东小小说的领军人物,广东小小说能在全国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功不可没。 记:你的作品多取材于现实吗?换句话说,你的经历对你创作的影响大吗? 王:是的,我的作品确实多取材于现实,甚至可以说,有部分作品贴近现实,针砭时弊。作品不一定来自经历,但是一个人的经历肯定会对创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区别。我的作品跟我的直接经历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自然也就逐步转化成了创作经验,比如说可以把一个时事热点、大事件放到一个小小说的背景里去,让它不动声色,又比如说一个生活中的小感动,可以洋洋洒洒地展开来写。但是,就我个人的创作观,我不太主张直接取材于现实,现实中的素材要成为作品中的题材,是应该有个提取、加工和转化的过程。 记: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你开始一篇小说的创作? 王:两条腿走路吧: 一方面是灵感创作,有了一个故事核,敲定一个合适的叙述方式,便开始进行创作。另一方面是有计划的创作,这个计划主要体现在素材的积累和时间的安排上,如系列小小说的创作,在尽量避免主题先行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进行系列创作;又如在文史类方面的写作,也是事先确定一个方向或一个范畴后便开始搜集、研究与写作。 记:你现在的写作状态怎样? 王:说实在的,现在的写作状态是时紧时松、时多时少。因工作的关系,有时候不一定有时间,有了时间又不一定有精力,但是还是能保持比较好的写作状态。 记:你的写作目标是什么? 王:对我来说,写作是随心所欲的一种业余爱好,一般会有短、中期的目标,不会制定远期目标。我的短期目标是继续保持小说创作,包括小小说、中短篇小说。中期目标是希望把“病人生”系列小小说创作完成。“病人生”和“包装时代”两个系列小小说都是十年前开始创作的,说起来很惭愧,“包装时代”系列小小说共三十篇前后写了七年,在2016年结集出版,“病人生”系列小小说计划是写四十篇,现在写了大概一半,不想再拖下去了,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吧。其实,就是自己水平有限,给自己定了太高的目标,硬生生地把中短期目标“拖”成了长期目标。另外,还想在文史写作方面下点功夫。之前花了几年时间,断断续续完成了《陆丰集邮史》的编写,现在已经交给了出版社审稿了,期待今年内能顺利出版。完成了《陆丰集邮史》之后,希望在其他选题方面也有所突破。 记:文学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地位? 王:我认为,对于业余作家来说,千万不要去跟专业作家比,拿自己的“业余”跟人家的“专业”比是很不明智的,因此,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也不宜把写作当成人生梦想来追求。文学它可以是一种高雅的业余爱好,甚至你也可以把它当作是高尚的业余爱好,但归根到底,“主语”还是“业余爱好”。 记:你有什么想和读者分享的想法? 王:有两个分享: 一,写作的时间是挤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千万别说“等我有时间再写”这样的话,不要认为发表了很多作品、出版了很多书的作者他们平时很有时间,其实写作无关闲与忙,就像前面所说,有了时间未必有精力,所以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关键还是持之以恒。 二,对于业余作者来说,可以尝试系列创作。系列创作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系列创作可以点带面,更有利于拓展创作的深度与广度,从而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叠加效应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它更有利于业余创作的时间安排,能促进批量创作,更能激发和保持创作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