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0-4-11 11:03 编辑
“民情地图”就是运用“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工作机制,集智慧党建、社会治理、防灾减灾等多领域于一体的工作平台。
它以村庄、街道为单位,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各级干部进村入户采集信息,分类绘制形成村景民情、产业发展、组织体系、重点人员、结对帮扶、防灾避险6张基础图,并结合各地实际,绘制若干补充图,构建形成6+X“民情地图”模式,实现从农村农户到组织建设、个体经济到产业发展、自然生态到社会治理的全覆盖,形成一套全面、直观、立体反映乡情民情、社会治理、应急和防灾减灾、具备公共服务功能的综合地图体系。
一张地图,记录着民情,承载着民生。顺着民情地图,基层干部能够清楚知道农户的家庭基础信息、产业状况,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准确定位,对症施策,让农户通过奋斗,摆脱贫穷,过上幸福的生活。更可贵的是,民情地图可以量化、可以复制、可以推广,完全可以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体系。
民情地图的价值,正是其核心要义的彰显:用脚步丈量民情,深入联系群众,更加直接地服务群众。而这,正是“枫桥经验”的灵魂。
可以预见,汕尾市将实践“枫桥经验”的做法,将会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理手段,为探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接下来,汕尾各有关部门要下定决心,坚持目标导向,在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优化创新平台建设,绘制出适合汕尾市市情的“民情地图”,努力在广东省争先进位、创亮点,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要理清思路,明确服务对象,梳理业务分工,聚焦重点难点,结合“四标四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四标”指标准作业图、标准地址库、标准建筑物编码、标准基础网格,“四实”指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加快制定设计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单和路线图,加快推进“民情地图”绘制和平台搭建,不断实现基层服务数据优化整合,打通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我们还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促进省市共建,统筹有力、精干高效地推进工作,在实用上下功夫,确保“民情地图”工作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