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玉树地震10周年。10年来,玉树实现了重建并展开了新画卷:城镇和农牧区常住居民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167元和9138元,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至96.1%,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
灾后重建,不仅标注了玉树发展的时间刻度,更成为这片土地创新发展的新起点。
重建——
新玉树屹立在江河源头
藏式风格的楼宇鳞次栉比,民族特色的装饰随处可见,还有宽阔干净的街道、兼具各种风味的小吃门店……高原四月,雪花点缀的结古镇别具韵味。
“玉树用10年时间完成了二三十年的跨越。”这是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博物馆讲解员才仁巴毛跟游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她心中最强烈的感受,“10年前,地震让玉树变成了一片废墟,谁也未曾想到,今天的玉树能发展得这么好。”
玉树新城的美不止于外表。走进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信息收集、案卷建立、核实结案实时跟进,呼叫中心、指挥中心、决策中心分工明确。作为北京市对口援建重点项目,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于2015年正式启动,目前为止已受理各类事项两万多件,办结率达85%以上。
“从日常运营维护到子项目开发上线,都进行了服务培训,极大地提升了我们行政执行、民生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的能力。”玉树市市长扎西才让告诉记者,“在北京对口支援下,玉树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如今也迈入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许多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20岁的索南普措是一名大二学生。他说,父亲一直是他心中无可替代的偶像。地震时,他们所在的隆宝镇代青村遭受重创,家里房子全部倒塌,积蓄所剩无几。为了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为了索南普措能安心读书,父亲开过砖厂、盖过房子、修过汽车。去年,他们从政府提供的住房搬到了新楼房,还成立了自家的文化旅游公司,为16个年轻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现在生活更好了,但是父亲吃的苦我们永远记得,他资助敬老院、困难户的行动,都是对我们最好的教育。”索南普措说。
地震以来,玉树市全面实现了灾后重建规划目标,16710户农牧民住房和22439户城镇居民住房全部建成并实现入住,灾区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和福利院、孤儿院等投入运行;此外,还实现州县二级油路全覆盖、九成乡镇道路畅通,通信覆盖率达100%,一个体现地域风貌、富有民族特色、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玉树巍然屹立在江河源头。
脱贫——
小康路上不掉队
一缕缕彩色丝线在指尖飞舞,剪裁、刺绣、盘扣、熨烫……走进玉树州省级扶贫产业园,藏族妇女拉毛正在诺布岭民族服饰公司制衣车间忙碌着。
“有政府帮扶,有好政策支持,才有了幸福生活。”从废墟中爬出来的拉毛,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这个乐观的姑娘,深知脱贫“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拉毛现在一个月能领到9000元左右的工资。
诺布岭民族服饰公司是玉树州民族服饰龙头企业,每年定期培训藏族服饰制作,成绩优秀者可在车间就业,底薪2500元加计件工资。10年来,公司累计培训3000多人次,带动1200余户农牧民脱贫致富。公司总经理巴德江才说:“我们的产品既保留了传统技艺,又吸纳现代元素,很受市场欢迎,一些产品已销往海外。”
2015年,玉树州精准识别贫困人口3.5万户11.24万人,占青海全省贫困人口的1/5,是全省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
玉树州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杨晓伟说,玉树紧盯脱贫攻坚目标,解决百姓“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5年来累计落实项目资金18.71亿元,实施住房建设项目42730套,完成涉及6.7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一大早,玉树州人民医院北京援青医疗队带着医疗用品赶到哈秀乡,探访贫困户。看到术后不久的村民尕藏病情好转,队员们放心了不少。去年8月,北京第四批援青医疗队来到玉树,启动“1+1+5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通过帮扶、定期回访、提升带动等方式,将医疗服务送到偏远地区,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看病难问题。
数据显示,玉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双签约”和履约率均达100%。5年来,实施贫困人口大病救助3217人次1622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90%,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7126人次8295万元。
“我们正努力实现绝对贫困‘清零’目标。”杨晓伟介绍,玉树州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970元上升到2019年的5200元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34%下降到2019年底的3%以内。
环保——
筑牢祖国生态屏障
穿过红土山隧道,原本风和日丽的天气马上变成风雪交加。这里,就是“黑颈鹤之乡”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雪稍停的间歇,一个巡逻的背影出现在隆宝湖畔,他是56岁的才江。
“别看才江去年才当上生态管护员,对保护区的了解一点不比老管护员少。”站长巴桑才仁说,“其实对他来说,当不当生态管护员都一样,因为之前,他干的也是护鸟的事。”
作为土生土长的隆宝人,在这里栖息的每一种鸟,都是才江生命的一部分。小时候,父辈们“赤脚越过沼泽地、搭着帐篷看护鸟”的场景,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鸟儿不能少、河水不能脏、湿地不能干”的朴素教诲,也成为才江半辈子的坚守。“我不识字也没啥文化,说不出保护湿地和鸟类有多重要,我只知道,我们离不开它们。”才江说。
巴桑才仁告诉记者,“地震后,全国各地帮助玉树,我们铭记在心,如今,保护好这片土地,不光是造福自己,也是为守护祖国的生态屏障做贡献。”
从冰雪连绵的可可西里、三江源保护区,到碧绿如画的通天河、澜沧江,再到百鸟争鸣的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树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也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玉树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保制度,形成了依托三江源、可可西里、隆宝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经过不懈努力,玉树州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3.2%提高到2019年的3.97%,1.8万人走上生态公益性岗位,三江源区湿地面积8年间增加了1万多平方公里,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多只,雪豹种群超过1200多只……全州上下爱绿、护绿、植绿,知生态、爱生态、护生态的文明自觉正在养成。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可可西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玉树迎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把三江源生态保护的责任承担好。”玉树州生态环保局局长多加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