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088|回复: 0

[时评] 送技术上门 带村民致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5 22: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86893901235_1.jpg



  四五米高的菇棚里,一簇簇羊肚菌探出头,露出独特的蜂窝状菇盖,“今天在沁县和榆社县食用菌产业化扶贫基地,看见羊肚菌长势喜人,很开心!”这是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常明昌(见上图左二,资料照片)最近发的一条朋友圈,时间是晚上11点多。


  今年56岁的常明昌,在食用菌应用研究领域已经耕耘了35年。和常教授通话时,他刚安排好一连串行程,“明天去趟汾西,那儿有个现代化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基地。还有个村,去年羊肚菌试种了5个棚,去看看……”常明昌说,今年2月,山西省包括汾西、榆社在内的多个县退出贫困县,他们的食用菌扶贫项目还在继续,正在“一茬接着一茬干”。


  科技扶贫,带动产业发展


  在常明昌位于山西农大食用菌办公楼的办公室里,摆着一盆盆用灵芝制作的盆景。“采集菌类标本,一般都在深山老林里。”常明昌回忆,当年在山西中条山和宁夏贺兰山考察时,有几次晚上下不了山,又饿又冷,只能蜷缩在树杈上挨过一夜。1985年,他大学毕业后,进入山西农业大学工作。


  “只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样的技术才充满活力。”从1992年开始,常明昌就开始探索农科教、产学研和科技扶贫相结合的道路。经过艰苦的努力,他创建了山西农大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


  创业之初,找一块空地,挖几条地沟,盖上塑料布,就是最初的菇棚。为了实现顺利出菇,常明昌经常连续多天守在潮湿闷热的菇棚里,根据蘑菇生长周期,随时烧火加热、喷水增湿。


  去山东、上海、福建等省份考察时,他见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情景。“那里完全实现了对水热光照等生长要素的精准控制,可以一年四季不间断生产,摆脱了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束缚,真正达到了高产高效。”震撼之余,常明昌也看到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办起了山西省第一个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并逐步建立起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


  30多年来,常明昌先后培育了晋灵芝1号和晋猴头96号两个新品种,率领团队完成省食用菌产业相关技术标准19项,产品荣获中国(山西)特色农业博览会5项金奖、1项畅销产品奖……在他的努力下,一系列科研成果跃出纸面,也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


  柴火变“财源”,小蘑菇成了脱贫“顶梁柱”


  4月11日早上8点,常明昌和同事前往汾西县团柏乡茶房村,指导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和羊肚菌栽培。这天是周六,往返车程近6个小时。“不错,出第三茬菇啦!每平方米可以产30多斤。”看到茁壮成长的菌菇,常明昌非常高兴。3月份以来,他已经先后去过武乡县、沁县、榆社县等6个县的扶贫基地,不仅为栽培户提供培养料和技术,还帮着联系销路。


  多年来,常明昌一直在做着一件事,就是全力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要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科研成果的价值。”


  1999年,常明昌到贫困县安泽县蹲点扶贫。他发现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林地资源,非常适合种植香菇。9个月的时间里,常明昌奔波在山区小路上,穿梭于菇棚间,去了100多趟安泽县。


  过去用来烧火的枝条、木屑、玉米芯、秸秆,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财源”。在常明昌的指导下,安泽县陆续建成30个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两年时间,安泽县增收4000多万元。


  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常明昌,邀请他指导当地发展食用菌产业。“山西的地形,东边是太行山脉,西面是吕梁山,中间还有不少大小河流纵贯,适合发展菌菇的主要在平原地带。”这些年,常明昌几乎走遍了大半个山西。


  “搞科技扶贫不能松懈,否则就是对农民不负责任。”常明昌说,这些年食用菌生产从来没有断线。2000年至今,常明昌带领团队在吕梁、大同、临汾等7市大面积推广食用菌栽培,帮扶了200多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帮助40多个贫困县致富增收;帮助31家企业建立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其中6家年产值过亿。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由2009年的9万吨发展到2018年的36万吨,产值翻了5倍。


  “今年的打算是要在吕梁山区的中阳县,打造全省最现代化的黑木耳生产基地……”说起蘑菇产业的发展,常明昌充满信心,“我不怕苦,就是想实实在在做一些事,让小蘑菇带动更多农民富起来。”


  化知识为生产力,注重培养“三农”人才


  在山西农大校园,常明昌讲授的《食用菌栽培学》,一直是农大听课人数最多的一门课。每次上课,330人的大教室总是座无虚席。


  常年跑山乡、走田头,比起教授来,常明昌倒更像个农民。但在学生们眼里,这个化知识为生产力的教授,让他们打心眼里尊敬、佩服。


  据了解,常明昌带领的山西农大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由11个人组成,包括5个教授、4个副教授、2个讲师,其中8个是博士,另外还带了42个研究生。“有的人适合搞基础研究,有的人适合搞应用,咱不能把他们限制住。”常明昌对研究很严谨,对助手和学生很信任,常常放手让他们去发挥各自的专长。


  在常明昌的影响下,他的许多学生走上了创业和扶贫的道路。譬如,荣获“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称号的“蘑菇王子”黄超,荣获“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的江利斌……他们都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作用。


  今年3月,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申报的“食用菌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成为全国首个食用菌本科专业,开创了中国食用菌大学教育的先河。为了申报这一专业,他和团队努力了9年,梦想终于成真了。


  “不容易啊,这可是农学里的工科专业!也是一门涉及全产业链的学科。”常明昌言语中透着高兴。他坚信,未来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服务于食用菌科研和产业的专业人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楼主热帖
[看大杂烩] 我不是针对你,但我这次真的笑得合不拢嘴
[休闲生活] 警惕“笑气里藏刀”毒害青少年
[休闲生活] 以强化督查压实“两节”疫情防控责任
[休闲生活] 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休闲生活] 城市做体检 健康更全面(健康直通车(第77站
[热点资讯] 广东省领导走进高校为师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