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握着患者的手,靠近他的耳旁说‘不怕,有我们,相信我们’……”4月7日,在江西南昌外国语学校的“复学第一课”上,南昌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赵琳通过校园广播,向同学们讲述自己和战友的援鄂战疫故事。
过去的几个月,是同学们在家中学习、成长的日子,也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的日子。无数领衔战疫的院士、夜以继日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的解放军指战员、坚守阵地的人民警察、不辞辛苦的社区干部、甘于奉献的志愿者,凝聚起了全民战疫的强大力量,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中国答卷”。这份答卷与力量,丰富了各级各类学校“复学第一课”内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责任教育、法治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生命教育的鲜活教材。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围绕“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开展好“复学第一课”教育,必将在他们的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塑造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
当然,上好“复学第一课”,内容要实、形式要新。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同学们最想听到怎样的第一课?什么内容、何人讲述,最能回应学生关切、打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成长?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事先向同学们广泛征集问题,可以邀请一线战疫人员亲身讲述,可以通过实验科普提升防疫知识,还可以用案例、讨论、动漫等方式,将成长成才的道理融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中,让“复学第一课”既富营养也引人入胜。
拥有家国情怀的青少年,未来才会更有责任感、担当感。期待有营养的“复学第一课”,能为孩子们的这段成长留下美好的注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