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建市以来,城区由于建制时间短、市政设施空白,经济基础极差,既无法带动全市的发展,自己还不堪负重,小马拉大车咿呀咿呀蹒跚而动。
只有等到2013年厦深高铁的开通给城区送来了一个高铁枢纽汕尾站,城区由此得到一个功能提升的契机,高铁站成为汕尾激活自己CBD的触媒。2014年3月,省政府正式批复了《汕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整个汕尾城区被划入汕尾新区,而中央商务区则被选为汕尾新区的起步区,赋予带领城区扩容提质的龙头作用。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城区发挥排头兵和首善之区的作用。据了解,该区第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市分解的季度增长目标(3.0%)0.6个百分点,实现“开门红”,正常运营企业2315家,已复工复产2314家,到岗人数83000多人、返岗率101%;其中,“四上”企业(含市直)193家,除1家企业注销,其他已100%复工复产;55家规上工业企业(含市直)已100%复工复产。
今日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羽翼渐丰的中央商务区塑造汕尾新环境。以汕尾站为起点设计了一条城市中轴线,围绕中轴线周边的6平方公里被划成中央商务区起步区,发展功能定位是高端商务贸易,拟定的建设项目包括国际商贸物流城、家具广场、会展中心等建设,还提出要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
此外,为了在这条中轴线上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这份规划还在该区域内布置了中国(汕尾)民间文化艺术馆、市科技馆、青少年宫、滨水文化广场等大型文化设施,使其成为汕尾市新的城市中心。
才短短6年,汕尾的CBD起步区已经羽翼渐丰。在这个围绕中轴线展开的CBD里,不仅有汕尾最好的医院,最漂亮的广场、最多的公共文化建筑、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还有汕尾不断长高的天际线。
站在汕尾站二层平台上向南望去,周边已经建起了不少现代化的高楼,大都汇广场、万升广场、农商行大厦、汕尾万象天地等一批城市地标已经矗立起来,由深圳出资16亿援建的现代化三甲医院深汕中心医院也在其中,视线远处的几处空地也被围蔽起来变成工地,即将动工建设。而在汕尾站的东北侧,一个利用厦深高铁货运功能打造的国际商贸物流城也在逐步推进,未来汕尾和大湾区城市的物流配送也将大为提速。
在目前正在编制的新一轮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汕尾CBD依然占据了重要位置。可以预见,随着城市中轴线功能的日益完善,而这里也将成为汕尾全新的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首善之区定然会发挥巨大的辐射作用,小马拉大车将会成为历史,更替的是高铁列车一般的机头,从而带动汕尾地区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