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0-5-10 20:43 编辑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总是把人抛。今天又是母亲节,可是母亲去世已经五年多了。时光虽然总匆匆,但总是感觉到母亲还活着,还好好地生活在老家,还站在巷头等着归来看望她的儿子,还坐在沙发上和儿子促膝谈心,还给儿子看手纹断未来定凶吉……
母亲节,该回家看看老母亲。总是忙忙碌碌,狼奔豕突,已经好久没有回家了。母亲不会打电话,想听到母亲的声音,只有回去才能听到母亲那亲切、响亮、柔和的声音。母亲喜欢唱戏文,即使到老年,音色还是那么甜蜜,音域还是那么嘹亮。回去时,带点什么东西给母亲吃呢?哦,阿妈没有牙齿,不会吃硬的韧的东西。鱿鱼母亲吃不了,猪油糖母亲吃不了,花生糖母亲吃不了。母亲身体比较虚弱,就带点西洋参、带点枸杞、带点红枣、带点蜂蜜、带点奶粉吧。赶紧去超市,自己想到的食品,赶紧买,想不到的,叫导购小姐参谋介绍。于是大包小包,采购得兴高采烈,收银小姐笑逐颜开,双方皆大欢喜,导购小妹也笑得两眉弯弯。东方未晓,满天星星,月亮还悬挂在半边天,打电话给车老板,坐六点班车回家。汽笛声声,惊醒了梦中人。原来是南柯一梦。自己在梦中又渴求看望母亲。
今天忙碌整整一天。写文编报、网络培训听课写作业、备课、做课件……从上午八点一直做到下午六点,中午没有休息。匆忙运动一下,到七点吃饭。又困又乏,赶紧洗澡,洗完澡,人更累。只好全身放松,深呼吸,微闭眼睛,母亲的微笑又闪现在眼前,又有周末想回家去看看母亲的念头。养神过后,睁开眼睛,回过神来,才知道母亲已经不在了。我的眼眶又湿润了,心里特别难受,隐隐作痛:我的母亲哪里去了?阿妈,您在哪里?
在母亲去世前的最后一个春节,母亲还在我的房间给我贴上年画。那是一幅鱼跃龙门的年画。在母亲的心中,永远祈祷儿子鱼跃龙门、光宗耀祖,儿子在母亲的心目中,永远是个孩子、是个学生,永远期盼孩子金榜题名的降临。也许,那幅年画不惧风吹日晒,应该还是那么的簇新,还是那么的红艳,而母亲却不知道在哪里了。
每次回家,母亲总是叫我不要带个人用品。她总是给我准备新的毛巾、牙刷、牙膏、香皂、洗浴露、刨须刀。总是准备我喜欢吃的菜,做我喜欢吃的粥。"儿子,这里虽是旧屋子,但这是你的家,你的根。"
我学生时代用过的东西,母亲总是替我保管得好好的。我初中三年的课本,高中三年的课本与辅导书,母亲都替我保管得好好的。每次回老家,如果有空,总是喜欢翻阅中学各科的课本。因此,中学各科的知识,即使是20多年后,我还是很熟悉,尤其是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等科的知识,我更熟悉。这些知识,对帮助我思考、写作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也让我的同窗同学,大呼我记忆力超群。其实,我只不过经常回老家翻阅我的那些课本而已。这些课本也留下当时读书时代的点点滴滴——一点线索就牵起很多回忆。
令我热泪盈眶的,是母亲去世那一年,我看到房屋的楼棚上,她还保留着我读大学的时候用过的箱子和水桶。那个装衣服的箱子,已经24年了,依然簇新的。那只红色的塑料水桶,我赫然看到,用绿色的油漆写有我的名字和9172班的字样,我才知道是我大学用过的水桶。24年一晃就过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种痛苦的思念绝非一般人能体验到。想起自己毕业后,离乡背井离开母亲,去一个欠发达的地方,从事艰苦的教育教学工作,却无法悉心照顾年迈的母亲,致使她一个人生活在老家,深更半夜在楼上摔倒后第二天才被发现,自己就后悔莫及当年自己错误的选择。
我非孟子,为什么要学他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抱负呢?教书非我最擅长,我为什么要去从事教育工作呢?如果还能重新选择,我绝对不会选择离开母亲而去远方从事什么高尚的教育工作。在一个人高尚而社会不高尚的时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那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是一件毫无意义的徒耗生命与青春的事情,“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母亲在世的时候,无论去到哪里,都会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家,兄弟姐妹总是血浓于水。母亲走了,这个家也被母亲带走了。再见到兄弟姐妹时,好像去做亲戚似的,少了家人的感觉,多了一层隔膜,少了旧日的亲切,多了一道客气。
送别母亲最后一面,母亲躺在冷冻的棺木里面,是那么的仁慈,那么的安详。母亲上路了,我一路护送;又带着母亲的骨灰,安葬在大地上。当天晚上,闷热的仲夏突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我相信:天地人总会感应的。那一幕,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任时光匆匆、人事兴废,都无法抹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我再也没有活着的母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