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02|回复: 1

[地方志] 圆山文化概述-陆丰发现同期石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 10: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推进到公元前2千5百年,台湾西海岸地区同时出现了两种新的原始文化。以北部台北盆地为中心并伸延到北部沿海地区的是圆山文化;分布在中南海岸与河谷的是一组以红陶、彩陶和灰黑陶为代表的文化,即凤鼻头文化。
     
      圆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是位于基隆河下游、台北市北端的圆山贝丘。它面积很大,包含极为丰富。这一遗址分上、下两层,下层属于上文所述的大岔坑文化,上层为圆山文化。圆山文化遗址除圆山贝丘上层以外,还兼容大岔坑遗址的上层、台北盆地南缘土城乡的土地公山,另外还有芝山岩、大直、尖山等数十处。它以台北盆地为中心,广布台湾北部。
这一文化在台湾北部持续达2千年之久,其主要遗物有:石器、陶器、骨角器、玉器和少数的青铜器。经对圆山贝丘上层和大岔坑上层遗物测定,其流动年代在公元前2560年至公元50年之间。
      在石器中,有石锛、石斧、石锄、箭头、网坠等。最具代表性的是有段石锛和有肩石斧。有段石锛的先进性及其与祖国大陆的渊源上文已述。有肩石斧亦不例外。它与有段石锛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普通石斧的高级形态。据考证这种石器在我国福建光泽、浙江杭县、广东陆丰以及海南岛等地均有发现。而且石斧两肩与柄的折角多呈直角,与圆山出土的相同。圆山石斧与华北、辽东等地所发现的形式也极其相似。因此,从其形制和分布范围看,系由大陆传入台湾。圆山文化中的陶器,质料多含细砂,以棕灰为主颜色,有的刷上棕黄色;有印纹,涂红彩;器形以碗和簋为主。(簋为圆腹、圆足、大口双耳罐形器,有盖。)据考证,这些陶器,除圈足、涂彩两点外,在台湾无祖型。而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黑陶、彩陶、印纹陶却十分相近。尤其是出土数量最多的陶簋,在器形上酷似盛行于大陆商周时代的双耳圈足青铜簋,显然系由其脱胎而来。
      此外,在圆山文化的各处遗址均未发现铸铜的痕迹,但是却出土有少量的青铜器。共三件,一片“表现孔雀头部”的青铜器,一截手环残片,还有一枚两翼式青铜箭头(见台湾锦绣出版社有限公司《台湾全记录》22页)尤其是那箭头。在没有大规模青铜冶炼和可观的铜产量的地方,是决不可能以青铜制造这种消耗极大,不易回收的一次性工具的。这枚箭头与殷墟大量出土的青铜镞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它不仅证实了圆山文化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交往确实存在着,甚至使我们感觉到这种交往并不局限于沿海各省,它已纵深至广阔的内陆,而且很有可能,那时,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触角,已经直接触及了台湾。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的7000多枚海贝残骸的化石,似也暗示着这一事实的存在。
      弓、弦、箭已经是很复杂的工具,发明这些工具需要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较发达的智力,因而也要同时熟悉其它许多发明。台湾原始社会以渔猎为主,青铜箭头(理应和弓在一起)出现于台湾的进步意义显而易见。在同一遗址出土的大量板岩箭头和骨角箭头,明显带有模仿它的痕迹。




该贴已经同步到 汕闽人0660的微博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海丰白字戏《龙宫奇缘》广东省文化节演出圆满
[城事报料] 戏之韵·海丰白字戏赴梅陇“华光大帝公”演出
[图看汕尾] 中秋月
[图看汕尾] 小舞者·张舒欣
[文化天地] 白字戏《龙宫奇缘》
[城事报料] 海丰白字戏在梅陇塘前村演出《白罗衣·拷陶》

发表于 2012-4-2 21: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