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718|回复: 0

[戏曲] 汕尾海丰正字戏《三关记》考述(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3 13: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羅漢果0660 于 2012-4-3 14:34 编辑

正字戏《三关记》考述(四)
文/郑守治

四、古本未见诸折的形态
    更可贵的是,除《焦赞打猜》外,正字戏《三关记》仍完全或部分地保留了《六郎祝寿》、《金吾闯碑》、《令婆奏本》、《谋拆天波》、《令婆寄书》、《私下三关》、《焦赞杀吾》、《六郎被贬》诸折,为现存古本《三关记》或《金锏记》所未见。摘本虽题《六使私离三关》,却未演至“私离”。这些折子可能相对于原本已有很多改动,但仍可以为今日探索古本原本形态的重要参照,大略可见古本规模。如起首祝寿游赏,这是一般南戏、传奇的俗套,《六郎祝寿》仍袭旧观。又如杨令婆怒斥谢金吾的一段曲文是:
(唱)恨贼子不忠心,不下马逆君恩。唔,奸贼,天波楼先王赐,但回下马行。么贼子呵,我难容,此事须当奏朝廷,奏贼子欺君误国,要见分明oo,来朝只事奏朝廷,却成仇,诉圣恩,不枉君王念诚oo。(令婆单片)以上oo为重句符号。这一段比较质朴通俗,没有滚唱,颇具早期弋阳腔特色。
    又如摘本[一封书]一曲与记录本同为书信内容,记录本曲文先在《令婆寄书》中出现,柴氏单片文字与上文所录有些差异:
……妻柴氏代笔,拜上三关杨总兵,从别后有一春,老母康宁皆纳福。恼恨奸臣起亏心。恨朝廷,听佞臣,要拆天波楼一层oo匕匕。(柴氏单片)
      由此可推测摘本的前一折也应有此曲,也应为柴氏写书时所唱。[一封书]属南曲,全曲九句,每句字数是:5(用韵),6(用韵),5(用韵),6(用韵),7,7(用韵),3,3(用韵),7(用韵)[①]。摘本曲文句式为5、7、6、6、7、7、3、3、7除去衬字,符合曲牌格律。记录本含改为念白的一句,也是九句。而柴氏单片本只有八句,对照记录本显然缺漏了一句“阻隔关山无音信”。用韵方面,摘本若以正字戏舞台官话正音唱念,则除“春”之外,其余韵脚都是[-in]。柴氏单片的“兵”、“ 心”、“廷”、“臣”、“层”的韵脚都是[-in],句式也是5、7、6、(缺)、7、7、3、3、7。所以,柴氏单片是比较接近摘本的,也应该和原本比较接近。而记录本句式是5、7、6、7、7、6、3、4、7,“老母康宁(安康)皆纳福”变为“老母在家受劳累”。末尾也别出一韵,端、言、间正音都押[-uan]、[-an]、[-ian]。所以,记录本应与原本有相对较大的差异。所以,《三关记》虽然总体接近古本原本,但曲文在流传中已逐渐突破格律,剧本面貌也随之变异。
《令婆奏本》一折令婆向真宗奏本的曲文已省略,只标[排只](吹牌子),或许原是唱牌子的,后来只用唢呐吹奏牌子旋律代替。而《私下三关》一折曲文只有六郎与母、妻对唱的一段:
杨令婆:(白)我儿坐下,听为娘道来。(唱)恨奸党,害俺家,要拆天波楼、御林府。明日里,见当君,要求贤王做主为,烈烈轰轰做个对头,若还杀却奸臣头,方解娘心愿。(记录本)
此段与令婆单片文字有差异:
……[上,引,礼,白],(唱)休行礼事。到如今,恨奸臣,甚所为,父死李陵碑,兄丧他邦鬼。天波楼,先王建立,岂容来拆毁?唔儿,尔用心主为,裂裂轰轰做个对头,斩却奸臣头,方解娘愁愿oo匕匕。(令婆单片)
这个单片是民国年间吴皆演出的依据,而记录本的杨令婆曲白也是1950年代吴皆口述的,时间相距不远,而后者删改的力度已很大。这或者是记录者有意的改动。
末尾令婆闻六郎被贬谪,要与六郎离别的一段曲文,则比较慷慨激昂:
……叫为娘如何舍得?(唱)流离颠沛,汪汪泪遭,万里孤身各一天oo匕匕……焦赞过来,尔心似火oo匕匕,怒气冲天,一旦遭残害,望谁可怜?激得我无倚赖,别得我老景无言,谁念龙钟oo,痴病缠。(合前)……     (令婆单片)
这里“合前”显然是表示尾句帮腔齐唱,该单片还有曲文注 “合前唱”。据老艺人陈春淮反映,正字戏在旧时演出中由鼓师帮唱拖腔或尾腔[②]。在一些旧抄本,如同治十一年抄本《荆钗记》等,有许多“合前”、“合”的帮唱标示。可见正字戏演唱中原有较多帮唱,这是正音曲作为弋阳高腔嫡传的一个显著特征。现在海陆丰的白事法事中,鼓师按例仍承担较多的帮唱任务。很多段落也是先由法师干唱,由鼓师或其他法师接腔,体现了浓郁的弋腔徒歌帮唱特色,也是早期正字戏在民间流传的遗绪。

五、结语
关于正字戏文献源流、特征以及在中国戏曲史研究上的重要性,笔者在以往的文章中已有较多的阐述[③]。上文关于《三关记》新材料的公布和考证,可作为另一重要的补充例证。但以往的论述中,笔者往往指出正字戏剧本同古本戏曲有同等重要的价值。有意或无意地,试图通过考证正字戏剧本与古本的相同或相近,来标榜正字戏的价值。似乎古本在先天上就比晚出的正字戏文献有更高层次的价值,如果没有和这种高层次价值发生关联,晚出的文献的价值似乎就大为削弱了。这种观念,无疑来自尊古抑今的学术大流的影响。笔者原想说明“古今俱尊”,却变成“今因近古而尊”。那么像《三关记》的许多折子,在古本中找不到原形,近古无从说起,其价值又将何以呈现呢?笔者认为,是否古老、原始不是最重要的,正字戏文献的价值在于本身存在的稀有性,而又能够反映中国戏曲形态上那些比较重要的类型及其变化。如《三关记》在弋阳腔中的地位如何,有何独特性和重要性。这些都须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做出精到的阐述。


=============================================
[①]齐森华等:《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777页。
[②]陈春淮:《正字戏大观》(谈艺录),花城出版社,2001年,第41页。
[③] 见拙文:《正字戏、潮剧《琵琶记&#8729;认像》比较研究》,载《潮学研究》(第12辑),艺苑出版社,2005年;《正字戏<连环记>的三个来源—兼谈《貂蝉》戏文之新发现》,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0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原文转载)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汕尾海丰正字戏《天书记》与《马陵道》关系考
[文化天地] 汕尾海丰正字戏《三关记》考述(四)
[休闲生活] 《梁祝》-古筝曲
[休闲生活] 古筝曲欣赏:《浏阳河》
[休闲生活] 渔舟晚唱 古筝曲 音画欣赏
[休闲生活] 凯丽金 萨克斯风 《友谊天长地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