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6754|回复: 4

[文学] 【品清湖第三期】今 古 奇 观 贯 古 今 ——文化之旅城区行东涌捷胜采风行记(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2 15: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 古 奇 观 贯 古 今
——文化之旅城区行东涌捷胜采风行记
王万然


    “饶宗颐,饶宗颐!”车未停稳,来自潮州的诗人就大叫起来。
    原来,他们认出东涌民俗文化馆第二道大石门上的“德丰堂”三个大字是饶宗颐题的。今年九十八岁的饶宗颐是国学大师、西冷印社社长,韩山师院杰出校友。在异乡能看到老乡兼校友的字迹,怎不兴奋!
    下车后只见民俗研究专家、该馆负责人翁烈辉在等候。他向客人介绍说,饶宗颐题字落款一般用号——“选堂”,这次写了本名。
民俗馆位于汕尾市城区东涌镇品清湖畔,距汕尾火车站几分钟车程,是汕尾市民间文化的品牌之一。旅港企业家黄瑶先生斥资5000多万元建造,历时五载。占地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似宫、似殿又似阁,前有广场,中有殿堂,后有花园,气势恢宏,构思巧妙。是我省第一座建筑规模较大的民办民俗文化馆。主体建筑属“三进五间开”格式。建筑风格南北兼具,凸显人文情怀。二门外墙有石刻浮雕,内容是沿海农民的晒盐生活写照。东厢荟萃启功、曹宝麟等名家字画;西厢专辟民俗场景,40多组由雕塑家曾海生创作的反映地方民俗风情的人物雕塑作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引人入胜。尤其是雕塑作品中同时融进了劳动、生活器具的实物,增添了逼真感。
    该馆我来过多次,有一次是201010月,广州、东莞、汕头的作家应市委副书记卓志强邀请来访,恰好该馆举办“汕尾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暨‘德庆长青杯’书画邀请展开幕”,一起参加这次盛事。
    东涌民俗文化馆是汕尾日报社与城区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汕尾文化之旅城区东涌捷胜行”的第一站。来自珠海、汕头、潮州、揭阳的作家朋友也应邀参加采风。区委宣传部更是不遗余 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元海还专门事先到东涌、捷胜镇踩点,并全程陪同。
捷胜的第一站是得道庵。得道庵位于捷胜镇郊区“海岸第一山”的山腰。据说在明崇祯年间,捷胜朱氏惠玲姑娘一生不嫁,在曲径幽静的云山护国镇海山岩中,供奉道教仙祖元始天尊。她在洞中长年燃启神灯,虔诚修炼仙道。期间有独行僧人云游至此,见此地幽雅清静,是修禅得道的好地方,遂经乞缘,同惠玲朱姑搭建宫寺,供祀佛家祖师如来释迦与道教仙祖元始天尊。后来发展成了云山寺。不久,惠玲仙姑勤奋修炼而得道成仙。信众为尊纪开山祖师朱氏惠玲,以佛道之谓,称号释惠玲仙姑,云山寺遂改名得道庵,寓意朱姑得道的地方。得道庵以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众多而闻名,吸引了不少官员名仕、文人墨客慕名前来,豪情兴起时少不了挥毫题词,因而留下了摩崖石刻。大凡来捷胜游玩的客人,一定要到得道庵来领略它一番古朴高雅的人文风景。
    我也来过多次。记得第一次是二十多年前,汕尾建市不久,我跟市教委副主任、市诗词学会会长、市作协主席蔡楚标陪客人来参观。载我的司机把车开到城隍庙门口,看到没人,发觉搞错了,便掉头到得道庵去找他们。副镇长、捷胜诗社社长何大海他们接待。第二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到报社当副总编后,藏书家蔡锦明找我,说与何大海约好去捷胜。我写了《访捷胜诗词社》两首:
    其一:“鱼市鱼腥诗未腥,满墙书画墨香清。云山结伴寻佳景,大海邀吾论世情。”
    其二:“鱼市天桥觅诗社,骚人意味总想投。城隍庙读阴阳理,得道庵看祸福谋。喜赏石岩生骨气,笑讥泥筏欠风流。三杯落肚红尘破,海阔天空任我游。”
    山门后面两侧石刻是得道庵八景诗。正在大家拍照的时候,捷胜镇的宣传委员黄晓玲、文化站老站长刘尧和何大海等来了。
    见到何大海,我就偷笑了。他当了镇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后,调到区委统战部,退休后专职当诗社社长。诗社从鱼市搬到一位港商的老房子。他也成了捷胜文化的代言人,多次代表官方负责向客人介绍捷胜历史文化和民间习俗。每次到捷胜参加集体活动,我都会见到他。这次,他肯定又是来当导游了。由于他专注诗词创作和研究,讲究完美格律,注重书面语读音,习惯成   自然,久而久之,一出口,就文绉绉了。
    这时,得道庵的师傅出来迎接。过了“虹桥捷步”,就是“点头”石。虹桥的下面以前应该是流水,现在已经变成枯草地。前殿正在做功课,我们绕过去,旁边有个小庙,走近一看,是祀奉注生娘娘的。得道庵大门上有“得道庵”三字,在上面一层还有“胜地灵岩”四个大字。旁边有个窟窿,原来“壁涧流泉”,就是在石壁中流出清澈的泉水,由于水质甘甜,附近人家要来舀水,庵里便把泉眼围起来,并做了铁门锁住,铁门下的石头好像两只乌龟。往山上,就是“石船泛陆”,本来好端端的一块像舢板一样的石头,现有好事者在石头上面建了一栋小楼房,也就是我诗里头笑讥的“泥筏”。再往上面,岩石下面摆放了好多神佛瓷像,绝大多数是观音的。有人说,这些神佛拜了以后,不敢丢掉,便要请出来放在这里,有时候要三问四问神佛答应了才能请出去。故有“请神容易送神难”的说法。
    同行的说能上后山更漂亮,因时间关系,行程没有安排。两三年前和文友去过,看到了一块巨石被当成石公石婆,写了一首《得道庵的石头》:“一人得道,石头成仙/得了道的石头,真神/浮上陆地,云烟满载/神了的石头,突然老了/眉发飘拂白云/石公公石婆婆眯着/双眼,看石狗湖的/水,眉清眼秀”。
而向往已久的黎明洞,却未睹真容,虽然我创作《汕尾诗话》时写了一首诗:“隐居石厝断嚣声,挺卒推车酒纵横。碣石湾头云水怒,黎明洞里盼黎明。”今日之行恰好弥补遗憾。
黎明洞的名是廖天佐起的。
    廖天佐(16021681),号一窑天居士,祖居海丰县甲子(今属陆丰市),随父经商到海丰县捷胜(今属汕尾市城区)。十余岁考得秀才,几次乡试皆因考官索贿不遂而遭排弃。激愤之余,遂弃绝功名之念,隐居捷胜海滨一座海拨仅10多米的小山岗下石厝洞,与当地文友唱和吟诗。石厝洞横亘一块扁平如盖的巨岩,在10余块大石支撑垒叠下构成一个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的洞。东南及西北各有一个2米高、1米余宽的天然岩门。由于支撑的巨石之间有缝隙,使得阳光及风从中透入,冬暖夏凉,不漏不湿,空气充盈。面对南海万里汪洋,波涛澎湃,早观日出,晚观落霞,夜听涛声和渔歌,可算超脱惬意。但廖氏毕竟凡心未灰,虽居海隅石室,犹念社稷苍生。粉望有朝一日,吏治澄清,国运昌盛,犹如黑夜终将消逝,黎明可望到来。因此他将石厝洞改名为“黎明洞”。不久,祖籍淮南的南明总兵刘锷,因遭奸佞排斥,又不愿降清,乃弃家奔依故友捷胜所守备,由此结识廖天佐,一见如故,遂同避居于黎明洞,人称黎明洞二名士。清康熙初年刘鹗泛海投郑成功而去。走进洞里,一片漆黑,但有四处光线进来。随着最大的光线,摸黑往平坦的北门,洞内有张床,睡着一个男子。出了北门,茂密的草木中有一条小径。回头一看,洞口的巨石间砌了一个小门,石门框、门额上横刻“阃外光华”四个大字,门联曰:“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万年芳”。大家都不知道“阃”是什么意思,百度一下,有“门槛”的意思。大概是指这里就是捷胜所城外的风光所在。
    黎明洞作为人文遗址,还在于摩崖石刻,尤其是廖天佐的缺字诗和仅剩下内外两个方框的棋盘、明万历年间抗倭名将刘松(字寿山,海丰县人)的七律《游石山》等。可惜无路可走,暂留遗憾。
    参观完黎明洞,便进捷胜所城。
捷胜镇素有“六百年城大雅乡”的美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都指挥花茂筑城设衙,以资庶民聚居供军士屯驻。据《大清统一志》载,碣石卫置于洪武二十二年,辖中、左、右、前、后五个内所及甲子、捷胜、平海三个千户所,后割海丰所归碣石卫。二十七年,花茂建碣石卫城。从设置卫所到建城距离时间有七八年,这个“建城”应该是“建成城”的意思。捷胜别称罾城。为什么叫“罾城”呢?罾,就是用木杆或竹竿支撑的方形大鱼网,岸边有吊架,拉起来就可以捕捞在网里的鱼虾。傍海而建的捷胜所城四四方方,站在远处的高山一望,与树立在海边的罾很像。二十多年来,我只到捷胜参加两次官方活动,第一次是20086月,市政协文史委前往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填了一首《浣溪沙》:“雨后阳光沐海天,天临夏至海尤鲜。鸟鸣绿荫望云烟。石狗湖前皆过客,水龟峒里问神仙。古城访古探渊源。”第二次是201273日,随市委书记郑雁雄调研。从宽广的汕遮公路右转进入捷胜公路又右转就进入了军船头村。我猜测,军船头村可能就是捷胜所军船停泊地附近的屯兵村庄。当时写了《捷胜行》:“云渡蓝天海渡云,军船头对浪粼粼。东坑水碧沙坑绿,风到罾城鱼溯巡。”诗中沙坑村是捷胜的一个村,现在可是名扬四海了。这里是五千多年前的文化遗址。早在1933年,捷胜天主教堂殷神甫在教友的协助下,在捷胜沿海的沙坑、牛肚、东坑及沙角尾等文化遗址进行长达四年的挖掘、采集,共获取石器、陶器及陶片10余箱,随后与汕尾基督教福音医院英籍院长裴义礼合作,将文物偷运到香港。
午餐在大家好酒楼。这个地方我也来过两三次。一次是捷胜论坛五周年团拜会,我当场吟了一首:“心系民生捷胜坛,拍砖打铁短长弹。罾城古韵清风播,得道庵前巨浪蟠。”还有一次是捷胜书画社的雅集。
    饭后的采风主要是城内。何大海作为“高级导游”,一路带我们到古戏台、凝波寺、蔡氏宗祠、黄百万大厝、公门、何氏“学海堂”、中心小学古碑刻等地,凉风不时从街巷吹来,消散暑气。古戏台是城隍庙的戏台,横匾是“今古奇观”。在庙门和戏台中间,有堵高墙和一个大门,里面是飞檐,走近一看,门联有“观音”、“菩萨”的字样,才知道是观音庙,进去一看,原来是凝波寺。问何大海,为什么这个庙要挤在城隍庙旁边。他说,凝波寺的历史比城隍庙久,建城了,观音庙就改建了城隍庙。在“学海堂”,何氏迁闽始祖、梅州太守何旦的画像简介说传有十子一女(世称何仙姑)。我对文友们高声喊道:“我发现一个秘密,何仙姑的父亲在里面。”大家听到“何仙姑”以后都围过来了。何姓在捷胜是最大的姓,捷胜四万多人,姓何的从六百年前传到现在有一万多,其中第九代有个人生了十四个儿子。
    告别何大海后,城区宣传部副部长吕业群神秘地说:“去看城墙,很震撼的。”我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震撼!”长城、南京中华门、西安永宁门都看过,捷胜的城墙大不了和坎下城的一样。走到巷口,建筑群中露出了一段古城墙,上面有棵榕树,树下是海陆丰特有的神位。从城墙边一个棚寮的门进去,再右拐出门,一角城墙兀立眼前,高两米左右,长只剩下几米,叫“一角城墙”绝对没错。这是保存完美的捷胜古城一角城墙。这下才知道吕部“震撼”的含义。
    在吕部的提议下,我们去了沙角尾看海景。风势比较大,浑浊的海浪一排排轮番冲上沙滩,几条小船停在沙滩上面,对着大海默默无言。由于有小雨点,大多数人避雨休息,少数到海滩留影。几个男女作家游兴未尽,拉起在沙滩上伸向大海深处的粗绳“拔海”。海平线上的龟龄岛一动不动,恍惚在等待我们去采风。我在心中对龟龄岛说:会的,下次。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墨彩飞扬 月满书香红草
[城区文艺品清湖] 【品清湖第五期】赤胆仁心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战疫歌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等我回家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李贵雄(篆刻)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宅 家(外一篇)

发表于 2020-11-12 20: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赏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14: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20-11-18 13: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2-3 07: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拜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