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055|回复: 0

[品清湖 散文] 【品清湖第一期】茗边闲话(二题) (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9 16: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茗边闲话(二题)

饥饿时狼吞虎咽,这种“吃”实实在在,仅仅为填饱肚子;闲暇时嗑瓜子,这种“吃”轻轻松松,多半为寻觅情趣。与吃相类,喝至少也有两种境界。     
一曰牛饮。往往是在一番长途跋涉抑或一阵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心头仿佛燃着一团火。此刻喝茶,但求解渴,最好是一灌到底,茶质优劣一个样,龙井茶与末子茶味道无异功效相当;至于茶具,则以大碗、大瓢、大茶缸为宜。紫砂壶与青瓷杯,对此壮举恰如白衣秀士对黑脸李逵,显得既小气又不中用。     
二曰品茗。茶室静坐,雅斋神侃,风景自然别是一番。茶要“新、香、纯”,水要“清、冽、甘”,茶具要“小、雅、古”,同时还讲究背景讲究氛围,最好是有一曲雅乐相佐。此刻喝茶,不能叫“喝”而叫“品”,品茶者之意不在杯中,而在胸中在心头。  
牛饮属于生理性的,需要“硬碰硬”,借水扑灭胸中那一团炽燃的火;品茗则是心理性的,追求的是文绉绉,喝下之后要有回味。 牛饮宜当街而立,对青石大缸,捧粗瓷大碗,仰起脖颈“咕咕咕咕”拼命干;品茗则宜二三静坐,对疏竹、朗月抑或对一席柔柔清风,相互之间心照而不喧。     或者轰轰烈烈,或者轻轻悄悄,一种东西两种境界。生活,真的是变幻无穷滋味万千啊!                             

      
中国人爱饮茶,袅袅馨香之中,是百种人生滋味的浓缩。除饮茶之外,懂茶的人更有吃茶之风。然而,吃茶虽好,可茶味总是过于枯涩,未免美中不足。那么,有没有一种既可取茶之芳香又可避茶之苦涩的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摄茶入馔。     
在我国,摄茶入馔古已有之,早在周朝就有吃茶的记录了,据《诗经》记载:“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中的“荼”就是茶。东汉壶居士写的《食忌》说:“苦茶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晏子春秋》记述:“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文五卯,茗菜而已。”唐代储元羲曾专门写《吃茗粥作》一诗。茶叶入馔的经典例子是非“龙井虾仁”莫属:相传当年乾隆到杭州西湖游玩,时值清明,乾隆到龙井茶乡时天忽下大雨,只得就近步入一位村姑家避雨。村姑好客,拿出新采的龙井,用山泉沏了一杯好茶招待乾隆。乾隆喝茶后感觉 香馥味醇,喜出望外,就想带一点回去慢慢品尝,可又不好开口,便趁村姑不注意,悄悄抓了一把,藏在便服内的龙袍里。     
雨过天晴,乾隆告别村姑,继续游山玩水,到了太阳下山了,又饿又渴,便在西湖边一家小酒店入座,点完菜,忽然想起带来的龙井茶叶,于是撩起便服边取茶叶,边叫店小二泡茶。店小二接茶叶时,瞥见乾隆便服内穿着龙袍,吓了一跳,赶紧跑进厨房面告掌勺的店主。店主正在炒虾仁,一听圣上驾到,心里一慌,忙中出错,竟将小二拿进来的龙井茶叶,当成切细的葱花撒进锅中,葱花拌虾仁,变成了茶叶烩虾仁。这盘菜端到乾隆面前,乾隆闻了下,顿觉清香扑鼻;尝了一口,觉得美味可口,连声称赞,“好菜!好菜!”从此龙井虾仁闻名于世。 茶馔种类极多,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茶膳,还有茶面、茶酒、茶蛋糕等新型食品。无论是茶膳还是茶食品,主要的特点都体现在营养价值上,常食之可去油腻、降血糖、清热解毒、美容养颜。特别是现代人在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合围下左突右奔,举起筷子往往顾虑重重。营养丰富、便捷可口的茶食品和茶膳当是一方令人比较放心的去处。     
茶馔,采茶之清香佐膳之美味,取茶之甘醇化膳之肥腻,以膳之五味去茶之苦涩,茶膳相辅,相得益彰,自然而然达到色、味、营养和文化的完美结合,勘称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