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潘福达
人民币汇率强势升值的步伐没有停止,正向6.5关口挺进。昨天,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434元;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61。
近半年人民币汇率升幅明显,市场普遍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应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人民币汇率“涨”声不断
12月1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下挫逾百点,逼近6.55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冲高回落,最高触及6.5259。截至昨晚,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在6.54和6.53左右徘徊。
记者查询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获悉,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2月跌破7.0关口,5月29日达到了7.1316。自6月起中间价曲线持续下滑,12月以来更是升破6.60,12月9日达到6.5311,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更是一度触及年内新高6.4927,一举突破6.5整数关口,创下2018年6月26日以来的新高。
自6月初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至两年多以来的高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反弹幅度近7000点。简单测算,一个居民假如换汇10万美元曾需要71.9万元人民币,到了近期最低只要64.9万元,相差近7万元人民币。
官方出手为汇市降温
央行近日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调节外汇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央行表示,金融机构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自今年3月11日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后,时隔仅9个月再次调整。不过这次参数调降的对象只面向金融机构,企业并不在列。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表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背景下,企业外币融资快速增加。年初为了应对疫情鼓励企业从境外融资,曾将系数从1升至1.25,目前我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经济复苏加快,但与此同时宏观杠杆率开始攀升,企业债务违约事件不时发生。在此背景下,为了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蔓延,规避境外风险对我国的波动传染,有必要加强对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逆周期管理,因此此时下调调节参数也是应有之义。
“下调参数属于逆周期调节,同时也属于应对疫情的临时性政策退出。”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同样认为,人民币汇率已经持续升值6个多月,通过宏观审慎系数逆周期调节释放信号,促成市场预期分化,促进外汇收支平衡。同时,由于措施主要是针对银行,约束银行对外举债、对内发放外汇贷款的能力,故对企业没有直接影响。逆周期调节是宏观调控的需要,防范系统性风险。
企业应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根据国家外汇局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85亿美元,较10月末上升505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连续7个月保持在3.1万亿至3.2万亿美元之间,稳定基础相对牢固。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挑战显著增多,预期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将呈现基本稳定、双向波动的格局。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提示,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范围蔓延,国际经济环境存在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美国的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和美元指数走势,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较大的外溢效应。一旦美元指数重新反转升值,那么将引起非美元货币贬值与跨境资本回流,给跨境企业带来较大的汇率风险。
人民币汇率持续快速升值为出口企业结汇操作带来不小的挑战。他建议,跨境企业要利用好汇率风险管理工具,避免汇率剧烈波动给企业正常经营造成损失。
王春英认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坚持汇率风险中性原则,一方面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市场环境,克服“汇率浮动恐惧症”,理性面对汇率涨跌;另一方面审慎安排资产负债货币结构,合理运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保持财务状况的稳健和可持续,不要将精力过多用于判断或投机汇率走势,避免背离主业或将衍生品交易变异为投机套利,承受不必要的风险。
来源:北京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