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衣天涯 捷胜镇石头村是我的故乡,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打小以来,我没少动脑筋,后来寻思,大概是村里有几堆青灰色的乱石吧。 石头村邻近大海,步行至海也就三十分钟左右,之间是一大片庄稼地,阡陌纵横其间。小时候最喜欢去海滩玩,而大人一般是禁止的,因为小孩单独去玩会觉得危险,担心小孩下海玩水,于是一经发觉必用晒衣的竹杆敲打一顿。 我们尤喜欢夏天的大海,在海滩玩耍捡贝壳,总是乐而忘返。特别是夏季五六月,去大海被太阳曝晒一会,整个人就又红又黑赤,如同煮熟的海虾,用指甲在手脚一划,就是一道白白的印子。 于是夏天去海边玩,而不被大人发觉就是一桩考脑筋的事。 我还好点,知道怎么掩饰,去了海边后不能马上回家,须在村边的大榕树下磨蹭一阵子,待热汗蛰伏下去,暑气没那么重,再回去大人就不容易发现,记忆中我仅仅被母亲抓住打过一次。 母亲是外乡人嫁过来,父亲是一老实懦弱的渔民,据说还是兵荒马乱那年代,阿公打从香港一个不知名的码头捡回来的,亲父母俱不详,至今也无从考察,在左邻右里是势单力孤的。所以母亲挺要强,如果自家孩子和外面人家小孩吵架,不管对错,只管先打自己的孩子。 我童年时就必须小心翼翼,出去和邻里小孩吵架是没人帮手的。一个人总老打不过人家几个堂兄堂弟的,于是打架输的时候居多。
石头村里两处地方种有大榕树,小时候一直叫榕树脚,也就是现在的文青所叫的“榕树下”吧。 榕树脚足有半个蓝球场大,这里好几处,有大块的灰青色石头凸露出地面,在夏天坐上去又凉快又光滑,经常边上会栓几头老牛。每年当暑气热不可挡时,无事的村人便会聚于此乘凉消暑,有女人在补渔网聊天的,时不时也聚来几个老人“讲古”,当然也有捉对下棋的,小孩子在其中窜来窜去,算是村里最“老热”的地方了。 汕尾的大海
石头村里大部分都是渔民,靠海为生。于是村里人跟海便分外亲切,我们小时候会去沙滩等自家的船回来,这应该是童年最美妙的事了。 试试想象:晴朗蓝天下,大海一望无垠,洁白的沙滩,海风阵阵,一群孩子在海滩翘首以盼等着渔船归航...... 大致下午四点多开始,渔船开始陆续满载而归,这时候便人声喧哗,有卖各种小吃的摊子出没其中,间杂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热闹之极。 这里最受渔民欢迎的自然是豆腐花,卖主会把挑来的担子摊开,一头豆腐一头洗碗水。如白雪般的热豆腐花洒上红糖,再舀上一匙浓浓的姜汁,既解渴又扛饿。当然,小孩子是吃不上的,只能在一边眼馋地盯着,咕嘟咕嘟不断吞口水。 一般来说,一艘渔船都是几家合伙出海,于是同船几家的小孩便会相约一起,早早就到海滩,眼巴巴的等自家的渔船归来,每当有渔船归来,我们便一哄而上,瞧一瞧是不是自家的,如果不是也没关系,继续在沙滩上嬉戏,赤脚走走追追。 果然是了,便大喜过望,蜂拥而上,懂事的帮大人拾掇物件,等渔船上滩停靠妥当,大人们便端出一大锅煮熟的海鱼虾。那时代,有段时间渔民出海捕获的鱼是不准私相买卖的,必须一律上交“渔管所”(大致是这个名称吧),然而收购价又定的特别低。 于是老实巴交的渔民们在长期的生涯中也憋出了应付的笨办法,那就是当一天捕鱼结束时,在海上全体渔民先煮鱼吃了个饱,然后再煮多一大锅留给自家的小孩吃,这就是我们一帮小孩子在沙滩眼巴巴等船归的最终目标,当年管这叫吃“鲜锅底”。 “鲜锅底”可真美味啊!一个特别大的铁锅里,把各种当天刚捕获的鲜活海鱼虾一起炖。 于是,小伙伴席地而坐在沙滩上,开始大快朵颐,而大人们在旁边笑眯眯的瞧着,抽着卷旱烟。 我们一天最开心的时刻到了…… 那味道我至今都念念不忘,好像后来再也吃不到那种味道的了。 -- --
石狗湖
老家不远处有一湾湖泊,湖的洼地里天生有一怪石,形肖狼狗,故名石狗湖,石狗湖有水的季节景物极美,特别是秋天,会有水鸟在里面飞来飞去,湖泊水天一色,芦苇摇曳生姿,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景致。 夏天时我们会组一起去湖里摸鱼儿,摸鱼儿自不用说,各带鱼篮在湖里各摸各的;还有另一种捉鱼方法,叫“戽”(音:户)鱼的,就是在湖边的湿地或小池塘找一处容易围堵的,把前后周围取泥土围堵住,再在排水渠前边立一栅栏,用作过滤,避免鱼虾窜过来不小心被排走。几个人轮流用木桶滔水排掉,等水越来越少,慢慢低浅下去,鱼虾便无处可逃,看着鱼在浅水里慌忙,心里真兴奋啊。没多久,就可以开始捉鱼了,这大抵就是涸泽而渔了,这活一般需要四五个小孩合伙协作完成。 我和几个玩得来的小伙伴,暑假时这活儿也干过好几次,由于这活儿干每一次,人就被哂得又黑又红,还一身的泥腥味。家人又不同意了,威胁下次再去就不给我送午饭,便罢了。(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