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表妹的女儿小丽考上油画专业。四年本科结束之后,又成功考研,顺利拿到硕士学位。一路顺风顺水,小丽本来以为自己的未来无需担心什么。但却没料到现实的重拳,一走出学校就打在了自己身上:整整半年,她都在奔波面试,但到了过年的时候,还是什么都没定下来。一开始,她想到公立学校当老师,但那也未免太理想,试了一圈根本连大门都摸不到;投了几个业界有名的设计公司,简历全部石沉大海。偶尔有面试和HR的电话,对话发展都大同小异:“我们不要油画,那个有什么用?你会用XXXX和XXX(说一大堆软件名字)来设计方案吗?有设计方面的实习经验和案例作品吗?——什么,没有?那再见!”
不要误会,小丽并不是没有收到过offer。有数家美术培训机构的老师岗位,都在“恭迎”她过去上班。但这些岗位,月薪都不高,有几个甚至连三千块工资都不到。小丽不甘心:“上了那么多年学,花了家里十几万,还考了研究生,我怎么会去当培训老师!”
三个月后,终于有一天,她回到家就忍不住哭出了声。“为什么那么难,我只想做点和画画相关的工作啊!为什么就是找不到!”但,她的要求真的很低吗?分析一下小丽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1. 艺术类专业的局限性。不只是美术生,音乐和体育特长生也面临同样的窘境(而且更严重)。虽然靠着专业成功升上了大学,但自己的专业却缺乏实用性,缺乏明确的就业方向。难道美术生人人都能靠画画为生吗?当然不可能,考出专业证和能不能当画家是两个次元的事。音乐学院?靠着唱歌跳舞弹乐器,别说是当偶像了,毕业之后能找个让自己表演的地方都难。体育生可以人人冲击奥林匹克吗?做梦。
2. 片面追求升学的结果。为了追求升学率,各高中盲目让成绩中下游的学生,转艺术类专业,却对未来如何就业这一问题漠不关心。家长们盲目迷信大学学历,也助长了这一行为,最后的结果就是小吴现在遭遇的困境。
因此, 在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中,只有一部人是认真热爱自己的学业,真正愿意把人生投身到艺术工作当中,而小丽就是其中之一。只要她足够坚定,愿意为之继续努力,或许有如愿的那一天。但放在别人身上,情况或许并非如此。大部分学生学艺术类,都是被老师和家长强行“安排”。这些学生,自然对自己所学的艺术类专业没有热情。即使是升学成功,大部分人四年也只是随便过去,混混日子。毕业之后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就随便找个不相干的事情做下去。最多两年,在学校中学习到的那点知识就全部抛之脑后,遗忘殆尽。
在费尽心力、金钱和四年光阴之后,没有掌握任何核心技能,没有任何可用的专业知识。除了一张学士学位,什么都没有。为此做了这么多,真的值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