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洗手、戴口罩,个人防护最重要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日常生产生活中,人的手随时有可能接触到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病原体有可能通过手接触眼睛、嘴巴、鼻子的黏膜侵入人体。通过洗手可以有效地切断这一传播途径,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另外,勤洗手还可有效预防腹泻、痢疾、甲型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正确选择与佩戴口罩,可有效阻隔飞沫传播,既可保护自己不被他人传染,也是保护他人不被自己传染的有效措施。
2.室内外、村里边,环境卫生要搞好
保持居室内外清洁,居室门把手、遥控器、手机、桌椅、灶具、儿童玩具、马桶圈及农具等是家人经常触碰的物品,应经常用干净的湿毛巾或湿纸巾擦拭清洗。村内环境卫生与健康密切相关。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堆柴草、禽畜散养,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为各种传染病的滋生和流行制造了温床,给村民的健康埋下隐患。应做好环境整治,生活垃圾要分类投放,日产日清;垃圾、污水集中处理;保护好饮用水源,治理排污渠、臭水塘;家禽家畜圈养,各家各户要做到庭院及周围环境干净整洁。
3.常通风、不扎堆,一米距离要记牢
如本村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农业生产可按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进行。疫情流行期间,应避免群聚式的生产劳动,尽量采取分散式、错峰式作业方式。在人员较多的场所劳动,需做好个人防护。劳动场所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必要时消毒。在农业大棚集体劳作时,要特别注意通风,佩戴口罩。如本村出现了疫情,其密切接触者要立即停止农业生产,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医学观察。人群聚集,很容易造成病毒传播,出现聚集性发病。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
4.有症状、莫慌张,第一时间要报告
与“非典”相比,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并不算高,还会随科学研究深入和医疗技术进步而趋于下降。疫情防控期间,如果出现发热,要及时咨询医生或就医,不要盲目自行服药。发热也是许多其他疾病的征兆,自行服用退烧药,有可能会掩盖真实病情,就诊时会给医生造成假象,影响医生对病情的正确判断,最终贻误治疗。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患者时,应该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
——节选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宣传司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编写,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农村居民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问答》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