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党员干部承担着各层上级交付的任务,处在自上而下行政工作体系的“输出端”,加上上级各部门动辄以细化量化指标考核基层,要求凡为工作事项必须“达标”。在这种事事纳入考核体系范畴、件件列为“一票否决”框架指标的干事背景下,给基层造成了极其重要的负担和压力,也让基层陷入了“达标焦虑”。正如有基层干部提到,“工作不达标,小则剃眉毛,大则拿帽子”。“达标焦虑”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精气神,也影响了基层干事创业的整体氛围。
干事创业贵在把事实办成、把好事干好,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基层百姓群众增进实在获得。可以说,事事达标、件件落地,才能推动工作任务和中心大局落地见效,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基层干部在达标上滋生焦虑情绪,同自身难以扛住新时代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有关,归根结底同本领恐慌、不想干事、畏惧麻烦的精神坍圮分不开。因此,破解“达标焦虑”还需基层干部自身调好“生物钟”,自我补充能量剂和精神钙片,面对复杂问题和困难局面,多些“十指弹钢琴”与多面手的担当品质,对工作“达标”减少恐惧感,多些迎难而上的冲劲。
当然,“达标”焦虑滋生除却个别基层缺乏担当韧劲和本领应对,同少数上级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做派分不开。由于基层权限不足、资源短缺、基础较弱等客观实际影响,若上级脱离地方实际,下派些与基层客观条件和创业环境相悖离的指标与命令,必然形成“漂浮效应”和“空转现象”,哪怕基层付出再多努力也无法真正落地生根。
如,少数文山会海、填写台账、编印资料、工作留痕,为了应付上级各种“达标”考核、检查、调研等等,正是因形式主义、不实指导造成的。所以说,破解基层干事“达标焦虑”,上级也得当好“解铃人”,切实舞好为基层减负的指挥棒,挤压工作指标水分和空气,让基层为实干而达标。
|